中医启疾光网 中医启疾光 中医基础
订阅

中医基础

大黄
大 黄 Dàhuá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 ...
分类:    2019-10-30 11:04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燥屎坚结者。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及消除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 ...
分类:    2019-10-30 11:03
散结消痈剂●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12g) 丹皮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6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现代用法: ...
分类:    2019-10-30 10:34
寒下剂●大承气汤 《伤寒论》
第一节 寒下剂 寒下剂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 ...
分类:    2019-10-30 10:09
第十章 泻下药
第十章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正如《素问·灵兰秘典 ...
分类:    2019-10-30 09:58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1.清心:灯心草(利水渗湿药)、麦冬(补虚药)2.清肝:桑叶、菊花(解表药)、芦荟(泻下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紫齿贝(平肝息风药)3.清泄大肠:马兜 ...
分类:    2019-10-30 09:56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二、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如表邪未尽里热又盛,可配解表要同用;湿热者 ...
分类:    2019-10-30 09:55
葎草
葎草【药用】本品为大麻科植物葎草的全草。【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退虚热。【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本品甘苦而寒,功能清热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可配伍鱼腥草、鸭跖草、忍冬藤等药 ...
分类:    2019-10-30 09:54
白薇
白 薇 Báiwēi(《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萝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 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北、辽宁。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本品气微,味 ...
分类:    2019-10-30 09:54
青蒿
青 蒿 Qīnghā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切段。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质嫩、叶多、香气浓 ...
分类:    2019-10-30 09:53
地骨皮
地骨皮 Dìgǔpí(《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微甘 ...
分类:    2019-10-30 09:52
泻下剂
第二章 泻下剂 凡以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立法,属于“八法”中之“下法”。 泻下剂 ...
分类:    2019-10-30 09:52
银柴胡
银柴胡 Yíncháihú(《本草纲目》)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主产于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 ...
分类:    2019-10-30 09:51
第六节 清虚热药
第六节 清虚热药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适用于骨蒸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分类:    2019-10-30 09:49
白藓皮
白藓皮【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白藓的根或根皮。【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脾、胃、膀胱、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临床应用】用于湿热疮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以及皮肤瘙痒、疮癣疥癞、阴部肿痛 ...
分类:    2019-10-30 09:48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