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启疾光网 中医启疾光 中医基础
订阅

中医基础

荷叶
荷叶 【药用】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片。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脾、胃经。 【功效】解暑清热,升发清阳。 【临床应用】1.用于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本品味苦性平,其气清芳,新鲜者善 ...
分类:    2019-4-2 15:49
西瓜皮
西瓜皮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外皮。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暑,泻热除烦。 【临床应用】用于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味甘性凉,善清暑热,能解烦渴,故适用于暑热烦渴 ...
分类:    2019-4-2 15:48
鸭跖草
鸭跖草 Yāzhícǎo(《本草拾遗》)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淡。以色黄绿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淡, ...
分类:    2019-4-2 15:48
夏枯草
夏枯草 Xiàkūcǎ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穂大、色棕红者 ...
分类:    2019-4-2 15:47
淡竹叶
淡竹叶 Dànzhúyè(《本草纲目》)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除去杂质,切段。本品气微,味淡。以叶多、色绿者为佳。生用。 ...
分类:    2019-4-2 15:46
鲜竹叶
鲜竹叶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火苦竹的叶片或初出的卷状嫩叶。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烦燥、口渴、口舌生疮,以及小便黄赤短少、淋痛等症 ...
分类:    2019-4-2 15:45
天花粉
天花粉 Tiānhuāfěn(《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 ...
分类:    2019-4-2 15:45
芦根
芦根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临床应用】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胃热呕吐,以及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等症。 温热之邪,袭于肺络,则 ...
分类:    2019-4-2 15:44
栀子
栀 子 Zhīzǐ(《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西、湖南、湖北、浙江。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 ...
分类:    2019-4-2 15:44
知母
知 母 Zhīmǔ(《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
分类:    2019-4-2 15:43
寒水石
寒水石 Hánshuǐshí(《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或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前者称南寒水石,后者称北寒水石。南寒水石主产 ...
分类:    2019-4-2 15:42
石膏
石 膏 Shígā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本品气微,味淡。以白色、 ...
分类:    2019-4-2 15:41
第九章 清热药
第九章 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清热药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 ...
分类:    2019-4-2 15:40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 ...
分类:    2019-4-2 15:40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一、散寒解表:藿香、苍朮(化湿药)、独活(祛风湿药)、细辛二、宣散透邪:金银花、连翘(清热药)三、疏散风热: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更多..《中药学》总论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 ...
分类:    2019-3-27 15:39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