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骨折概论

2022-1-3 15:16| 发布者: 决明子| 查看: 1515| 评论: 0

摘要: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骨折这一病名出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医骨伤科在骨折复位、固定、练功活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病因病机】 1.外因 (1)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外来 ...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骨折这一病名出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医骨伤科在骨折复位、固定、练功活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病因病机】
      1.外因
      (1)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外来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打伤、压伤、枪伤、炸伤及撞击伤等。这类骨折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两骨骨折部位多在同一平面;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因打击物由外向内穿破皮肤,故感染率较高。
      (2)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远离于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间接暴力包括传达暴力、扭转暴力等。多在骨质薄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若发生在前臂或小腿,则两骨骨折的部位多不在同一平面。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多因骨折断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故感染率较低。
      (3)筋肉牵拉力 由于筋肉急骤地收缩和牵拉可发生骨折,如跌倒时股四头肌剧烈收缩可导致髌骨骨折。
      (4)累积性力 骨骼长期反复受到震动或形变,外力的积累,可造成骨折。多发生于长途跋涉后或行军途中,以第2、3跖骨及腓骨干下1/3骨折为多见。这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
      2.内因
      (1)年龄和健康状况 年轻体健,筋骨坚韧,不易受损;年老体弱,平时缺少运动锻炼或长期废用者,其骨质脆弱、疏松,遭受外力作用容易引起骨折。
      (2)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 幼儿骨膜较厚,胶质较多易发生青枝骨折;18岁以下青少年,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骨骺分离;老年人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大,最易发生骨折。又如肱骨下端扁而宽,前面有冠状窝和后面有鹰嘴窝,中间仅一层较薄的骨片,这一部位就容易发生骨折。在骨质的疏松部位和致密部位交接处(如肱骨外科颈、桡骨远端等),或脊柱的活动段与静止段交接处(如脊柱胸腰段等)也易发生骨折。
      (3)骨骼病变 如先天性脆骨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骨感染和骨肿瘤等常为导致骨折的内在因素。
      外力作用于人体,可由于年龄、健康状况、解剖部位、骨结构、骨骼是否原有病变等内在因素的差异,而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损伤。不同的致伤暴力又可有相同的受伤机理。例如,屈曲型脊椎压缩性骨折可因从高处坠下,足跟着地而引起,亦可因建筑物倒塌,重物自头压下而发生,但两者都要具备同一内在因素:脊柱处于屈曲位。因此,致伤外力是外因,而骨折则是外因和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3.骨折移位 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与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搬运情况等外在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肢体远侧端的重量、肌肉附着点及其收缩牵拉力等内在因素有关。
      骨折移位方式有下列5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
      (1)成角移位 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图6-1①)。
      (2)侧方移位 两骨折端移向侧方。四肢按骨折远段、脊柱按上段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图6-1②)。
      (3)缩短移位 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图6-1③)。
      (4)分离移位 两骨折端互相分离,且骨的长度增加(图6-1④)。
      (5)旋转移位 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图6-1⑤)。

骨折·骨折概论

                                  ①成角移位;②侧方移位;③缩短移位;④分离移位;⑤旋转移位

 【分类】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骨折分类的方法甚多,兹将主要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

      1.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可分为:

      (1)闭合骨折 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骨折 有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2.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 可分为:

      (1)单纯骨折 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2)复杂骨折 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3)不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4)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全部中断者。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此类骨折断端多有移位。

      3.根据骨折线的形态 可分为:

      (1)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图6-2①)。

      (2)斜形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图6-2②)。

      (3)螺旋形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形(图6-2③)。

      (4)粉碎骨折 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图6-2④)。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型或“Y”型骨折。

      (5)青枝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图6-2⑤)。

      (6)嵌插骨折 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图6-2⑥)。

      (7)裂缝骨折 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形似瓷器上的裂纹,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处。

      (8)骨骺分离 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的一种(图6-2⑦)。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9)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多见于椎体(骨)及跟骨等部位(图6-2⑧)。

骨折·骨折概论

        ①横断骨折;②斜形骨折;③螺旋形骨折;④粉碎骨折;⑤青枝骨折;⑥嵌插骨折;⑦骨骺分离;⑧压缩骨折

      4.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可分为:

      (1)稳定骨折 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 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等。

      5.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 可分为:

      (1)新鲜骨折 伤后2~3周以内就诊者。

      (2)陈旧骨折 伤后2~3周以后就诊者。

      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 可分为:

      (1)外伤骨折 骨折前,骨质结构正常,纯属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者。

      (2)病理骨折 骨质原已有病变(如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经轻微外力作用而发生骨折者。

 【诊查要点】

      在骨折辨证诊断过程中,既要查看表浅伤,又要注意是否骨折;避免只查看一处伤,不注意多处伤;切忌只注意骨折局部,不顾全身伤情;防止只顾检查,不顾患者痛苦和增加损伤。通过询问受伤经过,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常规X线摄片检查,以及综合分析所得资料,即可得出正确诊断。

      1.受伤史 应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和形式(高处跌下、车撞、打击、机器绞轧等),及其作用的部位,打击物的性质、形状,受伤现场情况,受伤姿势状态等,充分地估计伤情。

      2.临床表现

      (1)全身情况 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一般骨折,由于瘀血停聚,积瘀化热,常有发热,体温一般不高于38.5℃,5~7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恶寒或寒战,兼有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等症状,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如合并外伤性休克和内脏损伤,还有相应的表现。

      (2)局部情况

      1)一般症状

      ①疼痛和压痛:骨折后脉络受损,气机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故骨折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直接压痛和间接压痛(纵轴叩击痛和骨盆、胸廓挤压痛等)。

      ②肿胀和瘀斑:骨折后局部经络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伤血离经,通过撕裂的肌膜及深筋膜,溢于皮下,即成瘀斑,严重肿胀时还可出现水疱、血疱。

      ③活动功能障碍:由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及剧烈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所致。一般来说,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完全骨折、有移位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重。

      2)骨折特征

      ①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而使断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②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

      ③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如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假关节活动。

      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征,这三种特征只要其中一种出现,即可初步诊断为骨折。但在检查时不应主动寻找骨擦音或异常活动,以免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局部损伤或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若骨折端移位明显而无骨擦音,则骨折断端间可能有软组织嵌入。

      3.X线检查 诊断骨折,应常规X线摄片检查确诊,并明确骨折类型、移位方向、骨折端形状等情况。

      有些无移位的腕舟状骨、股骨颈骨折早期,或肋软骨骨折,X线片不容易发现。当X线片与临床其他诊断有矛盾,尤其是临床上有肯定体征,而X线片显示阴性时,必须以临床诊断为主,或是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予以证实,或是加摄健侧X线片对比,确定是否有骨折。若仍不能排除骨折,应定期随诊,再行摄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证实或排除。

      临床检查应与X线等影像学检查相互补充,彼此印证,使诊断更为确切可靠。在急救现场,缺乏X线设备时,主要依靠临床检查来诊断和处理骨折。


1234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创伤急救·急救技术下一篇:脱位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