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

2022-1-12 17:03| 发布者: 橘井泉香| 查看: 1206| 评论: 0

摘要: 拼音Shuǐ Huánɡ别名葛叶大黄、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alexandrae Batal.药理作用本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作用,其IC50为1.3mg/ml,其强度低于唐古特大黄的0.68mg/m ...

3.1.2蒽醌衍生物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Na+-K+-ATP酶活性都有很强的抑制性作用。由Hill方程求得50%抑制率的药物浓度分别为9.8±1.4,11.0±1.9和19.3±2.8ug/ml。用Dixon作图法对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进行动力学分析,表明这3种药物对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ki值分别为1.30±0.76,1.41±0.63和7.41±1.10x10-6mol/L。 以上实验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兔肾髓质而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是一种调节酶,肾小管Na+的重吸收是通过Na+-K+-ATP酶的主动转运过程,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此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致使Na+的重吸收减少,尿中排Na增多,因而达到其利尿作用。

3.2对动物氮质血症的治疗作用机制Wistar系雄大鼠用含0.75%腺嘌呤饲养喂养,制作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黄为四川雅安出产的雅黄,切碎后,200-300g加水800ml,煎煮后进行过滤,滤液经冷冻减压浓缩后呈黄色粉末,溶于生理盐水中供ip给药或溶于自来水中作饮料。实验方法:在用含0.75%腺嘌呤饲料喂养大白鼠的同时实验组每日每只大鼠ip5mg大黄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给药后d6、12、18、24、30断头处死采血取血清,脏器作生化检查,结果:大黄对血中尿素氮、肌酐的影响大黄组与对照比较尿素氮量有显着降低,尤其是d24降低了35%,血中肌酐量从d6-24与对照相比较降低了12-18%。大黄对门静脉血中氨基氮的影响于d6、18、24测定大黄组的氨基氮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8-21%,d30降低42%并有显着差异。大黄对肝、肾中尿素合成的影响肝中尿素量大黄组较对照降低了12-37%,肾中降低19-24%,且肝、肾中尿素合成的减少与血清中尿素氮的减少呈平行降低。大黄对尿中尿素和肌酐的影响第12日开始大黄组尿中尿素排泄量有显着增加,以后并显示增加倾向,对照无多大变化,肌酐排泄量大黄组仅增加5-10%。大黄对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用药组大鼠分别po不同剂量的大黄溶液(5、15、35、55mg),给药第24日血中游离氨基酸的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显着上升,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鸟氨酸显示上升倾向。当每日每只服用大黄饮料55mg时,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分别上升36%、36%和42%。

上述结果提示,大黄治疗氮质血症的作用原理主要是由于大黄一方面使从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氨基氮的减少;另一方面使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一氨,合成蛋自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再一方面大黄抑制了体蛋白的分解作用,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此外,大黄还能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泄出体外。

长泽哲郎等亦曾报道,用大黄(R.Officinale)粗提物,给于100g左右体重的大鼠(ip给药),8小时后测定血清中尿素氮。结果,5mg/只剂量时血清尿素氮十分明显下降,与对照比较P<0.001。有报道用大黄水提物ip给药于100g左右体重大鼠,4-8小时后测定肾中血清尿素氨的浓度下降46-51%。

3.3对大鼠和人类慢性肾衰的预防作用po大黄提取物(RE)对双肾次全切除大鼠中,血清肌酐(SCR)或SCR倒数(SCR-1)上升速度及尿蛋白定量均比对照组显着下降,而尿渗透压则明显升高。肾病理检查发现RE大鼠残余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26例慢性肾病人poRE前后的SCR-1和病程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观察(分别为17.8±8.2mo和20.5±10.4mo),发现RE治疗后平均相关系数(-0.0036±0.0018)比治疗前(-0.0129±0.0029)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RE治疗可使大鼠和人类慢性肾衰病程进展得到延缓。RE慢性肾衰进展的预防作用可能与残余肾间质-小管损害减轻有关。

3.4大黄对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及(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小时-TdR)、(氚标尿嘧啶核苷)(3小时-UR)和(氚标亮氨酸)(3小时-Leu)掺入技术,研究了大黄对系膜细胞生长及5/6肾切除后血清促肾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蒽醌和大黄酸蒽醌葡萄糖甙加入培养液中,直接抑制系膜细胞生长。大鼠连续一大黄蒽醌0·25g12日后,采集含大黄衍生物的血清也明显抑制系膜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但对RNA合成影响不明显。大黄对促肾因子活性本身无明显影响,培养液有无血清促肾因子存在,并不影响大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发挥。这种药理作用在体内可能有利于减轻系膜细胞异常增生,减缓残余肾组织肾小球硬化进程,而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

3.5炮制大黄对肾功能不全大鼠的影响动物为Wister系雄大鼠,体重200g左右,用0.75%腺嘌呤制成病理模型,大黄用雅黄和炮制大黄粉末加水100℃提取30分钟,滤液冻干。收率各为25%和31.5%,以饮水形式给与喂养腺嘌呤的大鼠,共24日。对照组给与水。测定尿毒症物质血清尿素氮(BUN)、肌酸酐(Cr)、甲基鸟嘌呤(MG)、胍乙酸琥珀酸盐(GSA)等。结果表明:雅黄用20mg,40mg/大鼠·日(100,200mg/kg体重.日)给与大鼠24日后,所测得的指标BUN,Cr,MG,无机磷均下降,钙离子上升,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GSA在20mg给药组有下降趋势、40mg给药组的下降具有统计意义。尿毒症状获得改善。炮制大黄浸膏40mg给药组所测得的指标BUN,Cr,MG,GSA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无机磷也是有意义的下降,钙离子具有意义的上升。与雅黄一样也获得尿毒症状的改善。

上述结果证实炮制大黄仍保持了改善尿毒症状的作用。但炮制大黄中番泻叶甙从HPLC法中未得检出,仅侧出芦荟大黄素0.57%。大黄素0.52%和大黄根酚(Chrysophanol)2.7%。通过炮制降低了泻下作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更能起治疗尿毒症的作用。

4.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4.1大黄的止血作用 大黄对血管条显示明显的收缩作用。又从其中分得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在每1.3mg/ml的浓度,使血管条收缩张力提高428.84±58.42mg和500±80.80mg。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以每150mg/kg小鼠ip,可缩短出血时间4.5±3.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两者对凝血酶有激活作用,可使凝血时间比正常值缩短5-6分钟。从大黄对免及人体离体血管的作用,亦有助于阐明其止血作用原理。

4.2对血液粘度及微循环的影响家兔ig大黄(R.Palmatam)醇提物制成的20%混悬液,剂量0.5g/kg。2.5小时后,血沉无变化,各切速下全血粘度均有增加。中、低切速下增加显着,但统计处理尚无显着差别。小白鼠用大黄混悬液ig0.25ml/10g,2小时时均可见到微动脉和微静脉内血液速度减慢有颗粒状的红细胞聚集体,尤以微静脉内改变较明显。但血管径无明显变化,亦未有渗出及出血性变化。动物一般状况亦无明显变化。大黄的这种具有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血液粘度及使微循环血液流速减慢作用,与一般传统的活血药作用相反。

有报道大黄水煮液浓缩后用乙醇提取,制成每1ml含生药1g,内含0.8%吐温,pH7,取0.5ml制成的药液与5ug肾上腺素的混合液于局部滴注于小鼠肠系膜。观察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对微动脉血流有轻度的使血流停止时间提前的作用。对微动脉血液恢复时间有轻微促进作用(P>0.05)。有轻度促进微动脉恢复和减轻微动脉管径收缩程度的作用以及局部微循环的恢复。

4.3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4.3.1对血小板表面活性、血液粘度等的影响实验用家兔,体重2-3kg,以30%尿酯2ml/kg耳缘iv麻醉取血,作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测定。然后将100%大黄醇提物注射液1ml/kg剂量从耳缘iv(对照组用同量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再次取血作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测定。结果:大黄组(14只家兔)给药前圆树型血小板数为94.04±2.44%(X±SD下同)。给药30分钟后下降为86.42±2·86%。而扩大型血小板数则由5·96±2·44%升到13.58±2.86%。差别十分显着(P<0·01)。血小板聚休数由12.69±5.29个增加到29.04±4.82个,差别十分显着(P<0.01)。对照组(10只家兔)给水前圆树型血小板为88.59±5.15%,给水30分钟后为87.O±5.80%,无显着差别(P>0.05)。扩大型血小板分别为11.41±5.15及13.O±5.80(P>0.05)。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24.45±14.66个及26.64±13.27个,无显着差别(P>0.05)。

用白色雄家兔24只,在SDI-Ⅱ型体外血栓形成仪的有机玻璃环上进行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大黄用100%醇提物1ml/kg从耳iv,30分钟再次从心脏取血观察,对照组用同量蒸馏水。结果:大黄组(14只家兔)血栓长度给药前为39.0±26.6mm,给药后增长为45.85±36.34mm,增长率为17.6%,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只家兔)分别为46.80±22.01mm及43.9±27.99mg(P>0.05)。血栓湿重大黄组给药前为125.77.80mg,给药后增为130.54±94.74mg,增长率为3.7%,无显着差别(P>0.05),对照组分别为123.5±59.72mg及152.6±100.06mg,P>0.05。血栓干重,大黄组给药前为31.12±16.64mg,给药后为38.12±30·8mg,增长率为22.5%,无显着差别(P>0.05),对照组分别为26.70±13.30mg及32.70±21.36mg,P>0.05。结果表明大黄除有使血液粘度增高,微循环血液作用减慢外,尚能使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大,聚集性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别。这种作用与一般传统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亦不相同。

4.3.2生大黄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动物用白色健康家兔,雌雄兼用,体重2-2.5kg,大黄(正品大黄)压碎,过100目筛,制成粉剂。剂量为每天ig3g/kg,连续3日,于每次给药后2小时测定循环血小板聚集率(RCPA),停药3日后再测1次,对照组用等量自来水。大黄具有明显促血小板聚集作用。从形态学变化也表明大黄具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仿吴氏法计数血小板,将每1mm血小板数乘0.001得新制10/L数。大黄具有升高血小板计数的作用。有报道,对53只家兔与60位正常人服大黄前后作血小板计数检验均无明显变化。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功能也均无明显变化。

4.3.3酒制大黄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酒制大黄分3种,即酒蒸、酒炖及热压,其中后者又依热压处理时间的长短分为3种,生大黄作为炮制品的对照。各种样品的实验剂型均为煎剂,并经去鞣质处理,浓度为1g(生药)/ml。实验动物为大耳白家兔,体重2.5-3·0kg为供血动物。给药方式为体外试管法,然后用光密度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表明对血小板聚集确有抑制作用,其强度则随炮制情况而异,酒炖与酒蒸大黄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与大黄相似,热压酒制大黄的抑制作用较强(p<0.001),热压酒制大黄的活血功能优于生大黄。

4.3.4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小板聚集性TXA2/PGI2平衡的影响 实验观察大黄对急性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大鼠在不同给药时间后血小板数目(BPC),血小板聚集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PGI2与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6-Keto-PGF1a与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ip给于大黄水提物4g/kg后,大鼠与对照组(ip同生性理盐水)相比,2小时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明显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速度(p<0.01)。给药30分钟后,血浆TXB2水平明显降低(p<0.01);2小时时接近正常动物血浆水平。血浆6-keto-PGF1a在给药30分钟时升高(p<0.05),2小时时仍维持较高水平,TXB2/6-keto-PGF1a比值在给药30分钟时由给药前的3.1降低至1.8;2小时TXB2/6-keto-PGF1a比值减少到0.9。这些结果表明,大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XB2合成,降低TXB2/6-keto-PGFla比值有关。

4.3.5对微循环、肺血管通透性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麻醉小鼠皮肤微循环,应用显微电视测定2、3二级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比较给于大黄前后的变化。给药后16只小鼠中有10只鼠微动脉收缩,其余6只鼠则是扩张;微静脉亦有类似的变化。小鼠烫伤后,皮肤的2、3二级微动脉和微静脉呈明显收缩,如预先给于大黄小鼠烫伤后,微动脉和微静脉未见收缩,而有轻微扩张。Iv肾上腺素复制小鼠肺水肿,测定肺内T1824含量以判定血管通透性变化。大黄治疗组小鼠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肺血管通透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烫伤大鼠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而应用大黄的大鼠烫后血小板聚则减轻。大黄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则无影响。实验表明,大黄具有调节微血管扩张,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注;影响血液流变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水麻根下一篇:水麻叶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