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

2022-1-12 17:03| 发布者: 橘井泉香| 查看: 1208| 评论: 0

摘要: 拼音Shuǐ Huánɡ别名葛叶大黄、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alexandrae Batal.药理作用本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作用,其IC50为1.3mg/ml,其强度低于唐古特大黄的0.68mg/m ...

5.8对肝、胆的作用5.8.1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预先ig大黄6日的家兔im四氯化碳后,不能阻止SGPT的升高,但肝脏坏死程度比对照组轻且动物无死亡发生(对照组死亡30%左右)。有用四氯化碳引起小鼠肝损伤,SGPT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仅为289,经大黄治疗后,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均比纯四氯化碳组轻。亦有报道用D-乙硫氨酸引起大鼠肝纤维化,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来观察大黄的治疗作用,发现大黄能显着递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中出现的脂滴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显着脱落。也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MAO及琥珀酸脱氢酶的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有用家兔进行中毒性肝炎实验,用20%生大黄煎剂1ml/kg药,结果生大黄组家兔死亡数及肝脏显着坏死死的动物只数均较对照组少。

5.8.2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大黄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用明胶除鞣质,加0.5%吐温-80,调pH至7.0,加蒸馏水使每1ml相当生药0.5g。观察药物对大白鼠(四氯化碳中毒)血清谷丙转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于实验结束后测走谷丙转氨酶活力(X±SD)。正常照组为289.5±139.7;肝脏损伤对照组为616.0±166.4;大黄治疗组(iv1ml/100g体重,7日)为325.3±143.4。显示有降酶作用,与肝脏损伤组比较有极明显差异(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P<0.05。病理观察表明大黄治疗组与肝脏损伤组比较,肝细胞变性、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5.8.3大黄在体外对乙型肝炎抗原的抑制作用 用20%大黄水煎剂,按1:1比例与不同稀释度的HBAg;抗HBAg抗体;AFP;抗AFP抗体;正常人血清;兔抗和人抗体等6种血清分别作用后。结果大黄对HBAg具有选择性的仰制作用。对兔抗和人抗体尚有一定的抑制。大黄去鞣质后作用消失。单独用鞣酸作用1%水溶液,对HBAg亦有抑制作用,其专一性与大黄基本一致。大黄中的游离大黄蒽醌粗提物,大黄素均无抑制作用。20%以上浓度的大黄水煎剂酒沉液,对HBAg有明显抑制作用。但经明胶除鞣质后,抑制力大为降低;而用蛋清处理后,抑制作用完全消失。

5.8.4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小鼠连续7日分别ip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42,47,44mg/kg后,使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1.7,51.9,66.3%,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延长18·7,81.8,64.3%。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合于氧化态细胞色素P-450的差示光谱均为Ⅱ型光谱。这些结果表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细胞色素P-450具还原作用,影响肝脏药物氧化代谢功能。

5.8.5利胆作用大黄(R.Officnale)用水提酒沉法制成200%的注射液,观察对猫和狗的胆汁流量和胆囊活动以及对离豚鼠胆囊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明显促进肝胆汁的排出,iv给予大黄注射液后,无论狗或猫均能在5-15分钟内胆汁流量增加,8-10分钟最明显,30分钟后才逐渐恢复到用药前水平。这种作用不为阿托品对抗,如将动物预先结扎肝胆管,同样给以大黄注射液,则胆汁流量并无明显增加,离体和在体胆囊实验表明,大黄注射液对胆囊活动无明显影响。表明大黄的利胆作用主要来源于肝胆汁分泌的增加。有报道,大黄促进狗的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大黄(R·palmatum;R.Palmatumvar.Tanguticum)制成的50%大黄制剂2种(一种为水醇浸提制剂,另一种水煎剂)和大黄的5种提取物(其中大黄3因方法稍异而又分3a、3b两种)临用前均按0·5g/ml生药的剂量蒸馏水配制。结果大黄煎剂组(1ml组)在给药后30分钟内胆汁流量增加,具显着意义(P<0.05)。3个实验组在给药后30或60分钟内胆汁流量增加值均有非常显着的意义(P<0.001)。大黄的5种提取物其利胆效应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检验,仅大黄1在给药后30分钟内胆汁流量值显着大于其他组(P<0.05)。

5.8.6对实验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动物的影响实验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的制备:取体重250-300g的健康SD大鼠3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大黄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用大肠杆菌悬液逆行注入胆管,并分别对3组动物测手术前及术后3日肝胆功能与血清内毒素含量进行随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降低实验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的作用,从而为中药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以及临床大黄治疗的药效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研究表明动物发牛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胆汁流量迅速减少,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及-HCO3含量全面降低,而血清GPT、AKP与内毒素含量显着升高,提示动物的肝脏的分泌、合成以及解毒屏障等机能均处于抑制状态或发生了障碍;由于大黄组动物的胆流量、胆汁中-HCO3含量在术后3日己接近或甚至超过正常,从而提示大黄对造型动物肝胆系统非胆汁酸依存性胆汁分泌功能具有促恢复的作用。

5.8.7对胰脏及各种消化酶的影响a.大黄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生大黄煎剂用大黄饮片加水煮沸1-2分钟。过滤,备用,以及大黄冲剂、大黄糖浆、精制大黄片。动物模型有D-乙基硫氨酸引起的大鼠胰腺炎模型;用牛胆酸钠经导管注射造成急性胰腺炎模型;糜蛋白酶诱发的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和用家犬制成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4种大黄制剂对轻、中度胰腺炎的有效率相似,但对重度胰腺炎则大黄糖浆的疗效最差。从大黄中分离出10个有效单体(糖蛋白Ⅰ、糖蛋白Ⅱ、d-儿茶素、没食子酸、低聚糖、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直接有关的5种胰酶(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磨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胰脂肪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胆汁酸盐胰蛋白酶混合液胰腺导管内注射复制出两种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用去鞣大黄提取液和大黄游离总蒽醌液以体内给药方式给予动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动物的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去鞣大黄提取液能显着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延缓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的上升;加速胰脂肪酶在正常大鼠循环血中活性的清除以及抑制淀粉酶从腹腔至血液的转运。单味大黄对糜蛋白酶诱发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大鼠和用酒精诱发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大鼠均有防止发生和进展的作用,尽管胰腺可出现轻度的水肿。

B.大黄的利胰效应生大黄(R.Palmatum,R.Palmatumvar.Tanguticum)制成50%大黄制剂(水醇浸提制剂),50%大黄煎剂(水煎剂)和大黄的5种提取物,分别编为大黄1-5,其中黄3又以方法稍异而又分为3a、3b两种。临用前按0.5%g/ml生药的剂量用蒸馏水配制。各种制剂均按1ml/100g大鼠体重作十二指肠内灌注。大黄制剂对胰液淀粉酶的影响。

C.大黄对消化酶的影响:蒽醌衍生物对胰腺4种酶的抑制作用大黄素对胰激释放酶、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1.5ug/ml,40.5ug/ml和46.5ug/ml。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对大黄素抑制胰蛋白有拮抗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大黄素对胰蛋白酶的酶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Ki值为1.45x10-4mol/L。芦荟黄素对胰激肽释和胰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8.5ug/ml和67.0ug/ml。大黄酸对胰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很强,IC50为26.5ug/ml。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对上述4种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生大黄对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生大黄煎液在试管内及模拟胃肠道的条件下,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胃蛋白酶活性未见明显影响。炮制大黄对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试管内及近似胃肠道的生理条件下清宁片(Ⅰ)、醋炒大黄(Ⅱ)、酒炖大黄(Ⅲ)、酒炒大黄(Ⅳ)和大黄炭(Ⅴ)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Ⅴ对胰蛋白酶(T)、胰淀粉酶(A)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Ⅲ对T的活性有较弱抑制能力,对A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Ⅲ和V对胰脂肪酶(L)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Ⅱ对T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Ⅳ和Ⅰ对A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当存在血清时,Ⅳ对L的活性抑制能力不明显;Ⅱ有较弱抑制能力。不同炮制品对大黄的牛物活性各具特征,见表89-91。一般来说,其差别不是简单的平行变化,炮制对于改变大黄的某些药性是有意义的。临床应用大黄可考虑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特性。大黄不同提取物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黄所含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成分极易溶于水及稀醇,不溶于或难溶于95%乙醇。大黄水液、稀醇液有明显的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去掉鞣质后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不减弱。而大黄提取的总蒽醌甙未显示明显的抑制胰蛋白酶活性。

6.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黄(R.palmatum)以稀硫酸浸泡水解,氯仿回流提取,并对其酸水液再以氯仿萃取,然后用吐温80增溶配成混悬液,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实验用19-26g小鼠,进行祛痰实验和呼吸道排泄实验,数据表明大黄总蒽醌甙元20g/kg(按生药折算)即可使小鼠酚红排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剂量加大而增多,表明大黄对小鼠有祛痰作用。阿托品可完全拮抗上述作用,可见大黄增加酚红排泌量的作用是由于M-胆碱受体被激动后促进了气管、支气管腺体分泌引起,并非由血管漏出所致。剪断颈两侧迷走神经后,大黄虽仍能增加酚红排泌量,但较完整动物明显减弱,提示除吸收后分布于呼吸道而发挥直接作用外,还能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促进气管、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大黄蒽醌衍生物可排泄至呼吸道中,排泄高峰为灌胃给药后2小时。由于渗透压作用携带水分而稀释痰液,亦是其祛痰作用机理之一。初步认为大黄的祛痰有效成分是蒽醌甙元。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7.1对免疫的抑制作用7.1.1大鼠每日每只ig大黄6-9g,4-10日后,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免疫系统普遍变小、减轻,表现为免疫功能减退。

7.1.2大黄煎剂或混悬剂po给药8日,可使小鼠、金黄地鼠和大鼠的胸腺显着萎缩。

7.1.3用生大黄、醋炒小黄、酒炒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醚提物,ip给药,相当每1kg体重8g原生药,每日1次,连续7日,小鼠胸腺重量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与生理盐水组对照,除酒炖大黄和大黄炭P>0.05外,其余均有显着差异,与可的松给药相近。

7.1.4大鼠po大黄浓煎液,每日每只相当生药6g,10日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着降低;T淋巴细胞于服药2日、4日即显着减少;显微分克克度计定量观察血中性白细胞减少,认为大黄除抑制T细胞外,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7.1.5肠系膜淋巴结3小时-TdR淋 转试验表明,大鼠长期投服大黄,其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素A(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作用,都明显受到抑制;脾脏3小时-TdR淋转试验,PHA反应略低下,但差异不明显;ConA反应则明显抑制,表明大黄能引起T细胞功能抑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水麻根下一篇:水麻叶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