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命观的哲学意义

2023-12-11 20:15|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264| 评论: 0

摘要: 《黄帝内经》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优秀发展成果的基本精神为主导,以《易经》的宇宙观、自然观和生命观为基础,结合黄老道家的自然哲学及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集中论述人类生命生老病死的生命变化规律及其与宇宙自然万 ...

摘要

黄帝内经》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优秀发展成果的基本精神为主导,以《易经》的宇宙观、自然观和生命观为基础,结合黄老道家的自然哲学及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集中论述人类生命生老病死的生命变化规律及其与宇宙自然万物生命变化规律的紧密互动关系,完整体现“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原则。具体而言,其通篇全面体现了“天人同道、天人同理、天人同序”的基本原理,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丰富经验以及充满智慧的养生之道,结合人类生命复杂而特殊的性质,将“一阴一阳之谓道”与传统五行说紧密结合起来,以“精气论”为核心,置人于宇宙自然之中,视人类生命为自然生成产物和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宇宙自然、社会与人类生命五脏六腑气血经脉等身心的各个方面,关联成互通互动互补互透的活生生的整体系统,强调生命自身整体的、内在自然固有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协调统一能力,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对于生命的一贯珍重精神及丰富的生活智慧,奠定了中国生命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天道;地道;人道;阴阳;五行

 

《黄帝内经》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优秀发展成果的基本精神为主导,以《易经》的宇宙观、自然观和生命观为基础,结合黄老道家的自然哲学及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丰富经验以及充满智慧的养生之道。它结合人类生命复杂而特殊的性质,将“一阴一阳之谓道”与传统五行说紧密结合起来,以“精气论”为核心,置人于宇宙自然之中,视人类生命为自然生成产物和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宇宙自然、社会与人类生命五脏六腑气血经脉等身心的各个方面,关联成互通互动互补互透的活生生的整体系统。《黄帝内经》主张生命自身整体的、内在自然固有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协调统一能力,强调应用“脉万物之情”的整体系统方法,将人类生命当作主要研究对象,探索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以及延年益寿的科学方法,既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又全面总结了中国医学、人体精神、心理、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积极营卫养生的生命健康智慧;坚持贯彻“医人”、“医国”、“医民”、“医身(体)”、“医心(神)”、“医德”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发展中国生命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黄帝内经》环绕探索生命本质并实施“诊治”、“养生”、“健身”、“营卫”、“防卫”相统一的辩证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对于生命的一贯珍重精神及丰富的生活智慧,奠定了中国生命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道德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一、天人一体,生气通天

如果说,《易经》讲的是宇宙万物生命的生成运动变化规律,那么,《黄帝内经》就是集中论述人类生老病死的生命变化规律及其与宇宙自然万物生命变化规律的紧密互动关系,完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原则。翻阅整个《黄帝内经》,通篇全面体现“天人同道、天人同理、天人同序”的基本道理。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1]

为了探索生命的本质,《黄帝内经》从“天人一体”和“生气通天”的基本原则出发,首先集中研究生命之“生”。实际上,一切生命,都基于“生”、源于“生”和本于“生”;“生”乃生命之母,生命的原动力,是孕育生命内在一切固有本质基因的温床,又是生命不断重生更新的基点,当然也是宇宙一切事物生死存亡及其命运的原始出发点,致使它成为了理解“什么是生命”和“何为生命观”的关键,也是揭开万事万物生命奥秘的钥匙。

人类生命,何以为生?在《易经》那里,首先使用“太极”、“阴阳”、“乾坤”、“男女”、“善恶”的对应范畴,简练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宇宙自然万物生命之“生”的动力起源及其心物一体和道器结合的原始基础。因此,《易经》使用“太极”表示天地人“三才”(“三极”)的原生状态,特指天地未分时原始混沌的总体,它虽然不确定,但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变易过程,一团既变易、又更新不止的生命原型;它是宇宙本体固有的物质、能量、力量和运动的总源泉。所以,“易变也,然必有不变者而变者以生”[2],“天不变道也不变”[3];此谓“不变”者,乃是贯彻始终的“道”和混合交融的“精”、“炁”、“神”以及阴阳两种力量的复杂交错关系的体现,它们以其相互对应而又相互相吸的依存关系和不停的相互转化过程———最先是在“醇和未分之气”的“太极”状态中,实现运动中的交合,演化出万物生命的生成过程;而阴阳乾坤双方的交合,把太极中原始的精气转化成一种纯朴自然的原始生命力,并由此出发,生生不息,更新不止,营造了充满创造动力和运载道德精神的心物一体的一切生命。这也就是《周易》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4]

由此可见,生命的最大特征,就是“易”,就是“德”;“易”即变动、运动、生生化化、生生不息和创新不易,也是“尊道贵德”和“德行无疆”;一言以蔽之,一切变易,都是生命之“生”。生命离不开运动变易,离不开创新,但就在“变易”和“创新”中,隐含“德”这个内在的精神力量,集中体现“生”之本质,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生命内在价值的结晶,也是生命存在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核心标志。

马宝善先生精辟地总结了贯穿于《易经》中的宇宙观的核心及其生命本质:“宇宙的本体精、炁、神、道、阴阳,五位一体。精为物,炁为介,神为识,道为律,阴阳为性。它们可以产生,但不能被产生。精、炁、神为实性本体,道、阴阳为虚性本体。虚性本体随实性本体的存在而存在,随实性本体的消亡而消亡。精、炁、神、道、阴阳,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天体万物同其体,同其根,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亡。它们存在的基本功能是‘异性相吸’,其演化衍生的基本原则是‘对应统一’”[5](P2-3)。

马宝善先生接着指出:“精、炁、神、道、阴阳五大本体,是宇宙无极妙有隐存方式,也是宇宙太极实有显现形态。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就是通过堪称天衢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路径演化衍生而来。具有特殊思维能力的人类,成为万物之灵,显示了宇宙生命本来就具有的那种神圣价值。故《黄帝内经》曰:‘以其德全不危也’”[5](P3)。

正是根据这些基本原则,《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6](P231);“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呼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7](P33)。

所以,从结构上看,《黄帝内经》以“上古天真论篇”为第一章并非偶然,它开宗明义宣称:天者,本也。天,作为生命之本,隐含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意义:生命源自天,“天”不仅成为一切生命的自然父母,也是一切生命继续生存发展和生生不息的基本条件,又是一切生命始终进行自我创造和自我更新的动力源泉,是一切生命有可能延续传宗接代的自然客观基础,同样也是实现生命个体之间进行不断互动、交错渗透转化并构成全息连接的命运共同体的最高力量。

《黄帝内经》为此引用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8](P1245-1246)。


1234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