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调行气血两为功 香气怡人性味雄,调行气血两为功。上通巅顶专头项,蜀产川芎属正宗。(《咏川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其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拳形团块状,具有浓烈的香气,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其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川芎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的各种病症,又具祛风止痛功效,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本草多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效。 干姜:虚寒冷痛此堪尝 辛辣温脾暖胃肠,燥湿蠲饮属干姜。通厥逆,理中阳。虚寒冷痛此堪尝。(《渔歌子·干姜》)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等地。其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之功,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与人参、白术、甘草配伍为理中汤,温中健脾;与附子、甘草配伍为四逆汤,温肾回阳。 川黄连:燥湿止痢效优良 黄连上品苦寒王,解毒清心泻火殃。目赤疔疮邪热盛,燥湿止痢效优良。(《川黄连》)川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又有川连、雅连、云连、味连、鸡爪连等名称。其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等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等。与大黄、黄芩配伍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痞证,具有泻热消痞的作用。 川白芷:头痛鼻渊效果彰 蕙芷汀兰馥郁芳,白花如冠玉珠镶。辛香走窜通巅顶,头痛鼻渊效果彰。(《川白芷》)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芷的根。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花小白色,形成顶生或腋生的复伞状花序花,花期5~6月;根入药,川白芷根呈长圆锥形,条粗壮,体重,质坚实,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及棕色油点明显,香气浓郁。 白芷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浙江,为白芷四大历史产区。按照产区不同,又分别称为川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主产于四川遂宁、安岳等地。白芷栽培历史悠久,据1919年《遂宁县志》记载:四川栽种白芷始于13世纪。白芷性温,味辛、微苦,气芳香,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功,可治头痛、鼻渊、齿痛、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 川石斛:补虚延寿强身好 金钗貌,姿淑窈,品优兰韵还魂草。花颜俏,芳香绕,玲珑娇贵,紫萦仙傲。妙妙妙。神农考,甘平药,补虚延寿强身好。滋阴燥,消烦了,津伤枯竭,特殊功效。宝宝宝。(《钗头凤·金钗石斛》)川石斛又名金钗石斛,为兰科石斛属下的一个种,又称作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金钗花、金石斛、金丝斛。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茎直立,为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其“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石斛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等地。 川石斛味甘、淡、微咸,性寒,归胃、肾,肺经,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益胃润肺、明目强腰之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等。石斛作为滋阴之品,能有效补充体内的血、精、津液等物质,是治疗消渴病的良药。 川丹参:活化通瘀入血乡 紫红圆润品优良,活化通瘀入血乡。一味丹参同四物,消中带补妇人方。(《川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四川平武、中江等地栽培者习称“川丹参”,质佳。丹参是有名的活血化瘀药,表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细而肥壮,呈圆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支。陈仁山《药物生产辨》云:“丹参产四川龙安府(四川平武县)为佳,名川丹参”。 丹参味苦、性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为入血分之药。《妇人明理论》记述,“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由此,便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丹参主治瘀血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心烦少寐、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等。后世将其誉为妇科要药,但其属凉血活血通经之品,以血热瘀滞所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用之为宜。 川麦冬:润肺养阴平嗽患 叶似幽兰,子若葡萄味甘寒。粒大色明绵州产。惊叹,淡紫花香串串艳。杏苑名喧,清热除烦愈失眠。润肺养阴平嗽患。称冠,道地麦冬品质赞。(《南乡子·川麦冬》)川麦冬又名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生,细长,深绿色,形如兰草。花茎自叶丛中生出,花小,淡紫色,成串状。须根细长,先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两端略尖,长1.5~3厘米,直径0.3~0.6厘米。川麦冬块根呈一线穿珠,干燥后呈纺锤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微弯曲,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微香,味甜较浓,嚼之发黏。 四川麦冬种植历史悠久,明代绵阳即开始种植麦冬,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产区在四川省三台县。绵阳麦冬素以绵麦冬、涪麦冬驰名中外,以颗粒大、断面色白、明亮者为佳。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肺、脾经,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清热润燥之功效,可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等。(中医国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