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食品 姜茶饮(《圣济总录》) 【配方】 绿茶10g,干姜3g,沸水适量。 【制法】 绿茶、干姜切丝,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趁热频频饮用,可用治呕吐、泄泻、烦躁等症。 【按语】 本饮原名为姜茶散。原用于治疗霍乱后期的烦躁不安。为脾胃失于和降,引起吐泻之症所设。绿茶苦凉,佐以干姜辛温。取辛开苦降,凉温并调之意。有调和脾胃,醒神除烦之功效。本品临床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 山楂汤(《简便单方》) 【配方】 山楂100g,冰糖适量。 【制法】 山楂冲洗干净,去核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 本品有消食化积功效。适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积滞腹痛。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食肉不消,诸滞腹痛,为治疗肉食积滞常用方。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肉食,伤害脾胃,运化失常,而成积滞。法宜消食化积。本品单用山楂一味,消食化积,助脾健胃,尤擅消油腻肉食积滞,而为肉食积滞常用方。 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桂圆生姜汤(《泉州本草》) 【配方】 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法】 桂圆干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脾虚泄泻,为治疗脾虚泄泻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见泄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桂圆为主,补脾胃以止泄泻;以生姜为辅佐,温中止泻,合用而为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补,对脾虚偏寒之泄泻尤为适宜。 《泉州本草》还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止泻方为补益气血方,用于“妇人产后浮肿”。 本品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橘皮粥(《调疾饮食辨》) 【配方】 橘皮50g,粳米100g。 【制法】 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 【效用】 本品有理气运脾功效。适用于中焦气滞,脾失健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按语】 本品原用于脾气不运,食物作胀,为理气运脾常用方。中焦气滞,脾失健运,则见脘腹胀满,法宜理气运脾。方中以橘皮为主,理气调中,健脾助运;以粳米为辅佐,补气健脾,合用而成理气运脾之方。本品偏于温燥,气滞偏寒者尤宜。橘皮也可用蜜饯橘饼代替。《寿亲养老新书》以本品加苎麻根、良姜末煮粥,名“陈橘皮粥”,分早、晚空腹进食,用于“妊娠冷热气痛连腹不可忍”。本品辛散温燥,故气虚吐血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用。 荸荠猪肚羹(《本草经疏》) 【配方】 荸荠250g,猪肚1具,黄酒、生姜各适量。 【制法】 荸荠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猪肚擦洗干净备用。荸荠放入猪肚内,以针线缝合。猪肚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生姜,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煮至半熟时,以不锈钢针在猪肚上刺若干小孔,再继续用小火煮至糜烂即成。 【效用】 本品有消痞积,健脾胃功效。适用于痞积,腹满胀大,食不消化。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用于腹满胀大,为治疗痞积常用方。脾胃升降失常,痰食交阻,气机不利,则见痞积,法宜消痞积,健脾胃。方中以荸荠为主,消痞化积;以猪肚为辅佐,补气健脾。两者合用,一消一补,消中有补,使祛邪而不伤正,对于痰食痞结于中而致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本品加工时不宜用盐。 豆蔻草果炖乌鸡(《本草纲目》) 【配方】 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g,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 【制法】 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中,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脾虚滑泄,为治疗脾虚久泻方。泄泻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成脾虚久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乌骨鸡为主,补脾胃,止泄泻,而无鸡肉之腻;以豆蔻、草果为辅佐,温燥以止泻,兼以增香调味。诸料合用,共成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久痢。 本品宜空腹进食,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参考:山药炒肉片 主料:鲜山药200克,里脊肉300克。 辅料:胡萝卜50克,小黄瓜50克,葱2根(切段),姜片3片,盐、酒、胡椒粉各少许。 药材:黄芪9克,防风9克,白术6克,大枣10颗。 做法: 1.将胡萝卜、小黄瓜用锯齿刀切段。 2.药材加姜片用4碗水煮成1碗药汁备用。 3.里脊肉切薄片并加入所有调味料拌腌。 4.油少许炒香葱段后,放入肉片拌炒至变色。 5.倒入山药、胡萝卜及小黄瓜,淋下药汁后加盐调味炒约1分钟即可。 功效:能预防过敏性体质引起的感冒,有健脾和增强抵抗力的疗效,也适合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初期发作时用来杜绝病菌、增强体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