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利尿通便类 利尿类食物 玉蜀黍(《本草纲目》)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 【异名】玉米、苞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大肠、胃经。 【功效】调中和胃,利尿排石,降脂,降压,降血糖。 【应用】 1.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玉米1份、水3份,煎汤代茶或同玉米须煎服。(《中华医药杂志》1956.10) 2.高血压,高血脂症:玉米油烹菜,玉米须煎汤代茶。(《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3.糖尿病:玉蜀黍500g,分四次煎服。(江西《锦方实验录》) 4.小便不利、水肿:玉米粉90g,山药60g,加水煮粥。(《食疗粥谱》)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食后易腹泻。 【现代研究】 玉米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是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玉米须含维生素K、谷氨酸、木聚糖、葡萄糖、有机酸等,有利尿、降压、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和加速血液凝固等作用。 【按语】 玉米中含大量B族维生素,能增食欲,健脾胃。利尿以玉米须为佳,降脂作用以玉米油为佳。 【参考文献】 1.《本草推陈》:“煎服有利尿之功。” 2.《本草纲目》:“调中和胃。” 赤豆(《日华子本草》) 【基原】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种子。 【异名】赤小豆、红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除湿,消肿解毒。 【应用】 1.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3kg,煮去汁,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2.脾阳不振,水肿消长反复,以腰下为甚:赤小豆30~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遵生八笺》) 3.瘾疹瘙痒:赤小豆、荆芥穗等份为末,鸡蛋清调食。(《本草纲目》) 【按语】 时常用于煮赤豆汤、赤豆粥或研成细沙作豆沙馅,加工成各种食品。民间赤豆汤用来补血,与红枣、桂圆同煮。赤豆叶、花、芽均可为药。叶能涩小便,治疗小便频数之症。赤豆花主治痢疾、伤酒头痛、疔疮、丹毒等证。赤豆芽主治便血和妊娠胎漏。 【参考文献】 1.《内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药性论》:“能令人美食;末与鸡蛋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胃。” 3.《本草纲目》:“辟瘟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用水调之,无不愈者。” 冬瓜(《本草经集注》) 【基原】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 【异名】白瓜、白冬瓜、东瓜、枕瓜、水芝。 【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 【应用】 1.浮肿喘满:大冬瓜一枚,先于头边切一盖子,除瓤,赤小豆填满冬瓜中,盖用竹签定,以麻线系,泥固济,用糠两大箩埋冬瓜在其内,以火着糠内煨之,候火尽取出,去泥,刮冬瓜令净,薄切作片,焙干,研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冬瓜丸) 2.消渴:冬瓜一枚,削去皮,埋湿地中一月将出,破开,取清汁饮之。(《圣济总录》) 3.暑热:冬瓜一斤,煮汤三大碗,一日分三次服下。(《食物与治病》) 【使用注意】 冬瓜性偏凉,凡属虚寒者,久病滑泄者忌食。 【按语】 冬瓜含糖量低,水分含量较高。能利水消肿,去掉过剩堆积的体脂,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肥胖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冬瓜中含钠量较低,是肾脏病、浮肿病患者理想的蔬菜。 【参考文献】 1.《名医别录》:“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2.《日华子本草》:“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 3.《滇南本草》:“性平和,味甘淡。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 莴苣(《食疗本草》) 【基原】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根和叶。 【异名】莴笋。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通乳。 【应用】 1.小便不利:莴苣捣泥作饼食之。(《海上方》) 2.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 【使用注意】 多食使人目糊,停食自复。 【按语】 莴苣品种较多,有白莴笋、尖叶莴笋,还有紫叶、花叶莴笋,食用方法也多,可凉拌、炒菜、晒干盐渍、酱制等。对于乳腺炎初期,食之有效。鲜叶煎汤后可以通利大小便,可治疗浮肿。 【参考文献】 1.《日用本草》:“味苦,寒平。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祛口气,白牙齿,明眼目。” 2.《本草纲目》:“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 3.《滇南本草》:“治冷积虫积,痰火凝结,气滞不通。” 鲤鱼(《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异名】赤鲤鱼。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止咳,安胎,退黄,镇惊。 【应用】 1.咳嗽气喘:鲤鱼头一个,姜、醋、蒜泥同煮。(《食医心镜》) 2.癫痫:鲤鱼脑或脂肪煮粥。(《日华子本草》) 3.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一头,醇酒2000m1,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补缺肘后方》) 4.黄疸:大鲤鱼一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吉林中草药》) 【使用注意】 《食疗本草》:“鲤鱼,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按语】 鲤鱼视网膜上几乎只有维生素A,民间多吃鱼目,以明目。鲤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称为鱼鳞硬蛋白,功能散血、止血,用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鱼骨鲠喉等。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主安胎。” 2.《本草纲目》:“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 鲫鱼(《名医别录》) 【基原】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或全体。 【异名】鲋。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胃,止消渴,理疝气。 【应用】 1.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鲫鱼250g细切,起作羹,沸豉汁热投之,着胡椒、干姜、橘皮等末,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2.消渴饮水: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数枚。(《活人心统》) 3.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一个,同茴香煮食。 【按语】 若给产妇下乳而用鲫鱼汤,则宜加水煮至鱼汤呈乳白色稍稠时饮用。骨煅灰存性,外敷可治黄水疮、痈肿。 【参考文献】 《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