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础知识 一、核辐射物理学与辐射剂量学基础 1.掌握α、β和γ放射性衰变特点和放射性衰变规律。 2.掌握光子、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穿透能力。 3.掌握比释动能、吸收剂量、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待积有效剂量、个人剂量当量等剂量学量。 4.掌握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放射性核素的表示方法及放射性同位素的概念。 5.掌握常见放射性核素(物质)特性:如半衰期、射线能量,掌握放射性活度的计算方法。 6.熟悉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 7.掌握密封放射源屏蔽计算方法。 二、放射生物学与辐射损伤学基础 1.掌握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熟悉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能。 3.熟悉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有关因素。 4.熟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种类。 5.了解线性无阈模型。 6.了解辐射致癌剂量-效应关系。 7.了解辐射致癌病因个体判断的PC/AS计算。 8.了解生物剂量学指标及评价。 9.了解低水平辐射兴奋效应。 10.熟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型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11.了解辐射损伤的早期分类与处理原则。 12.了解辐射致癌人群转移模型及危险估计。 13. 了解常见辐射损伤的剂量阈值。 三、辐射防护基础 1.掌握辐射防护基本概念,常用名词术语定义。 2.掌握电离辐射基本特征,区分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及天然电离辐射与人工电离辐射,典型人工辐射和天然辐射的年剂量。 3.掌握常用辐射量的单位、相互关系以及应用注意事项,常用辐射量的新旧单位换算,常用国际制单位词头使用规范等知识。 4.掌握放射防护的目的,放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5.熟悉“ALARA”原则。 6.掌握外照射和内照射的定义、防护原则和方法。 7.掌握职业人员与公众的个人剂量限值。 8.熟悉职业照射的定义、监测。 9.掌握放射防护量、实用量区分与应用。 10.掌握X、g、b、中子射线防护适用的屏蔽材料和方法。 11.掌握工作场所分区及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的原则。 第三节 放射防护检测 一、 放射防护检测基础知识 1.掌握放射防护检测分类、常用术语及定义。 2. 熟悉不同类型射线的检测仪器的性能要求、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包括实操)。 3.熟悉基本核辐射探测器的基本类型和原理。 4.掌握放射防护检测的工作流程(包括实操)。 5.掌握测量点、采样点的选择原则(包括实操)。 6.掌握测量的数据处理。 7. 了解不确定度的定义。 8.熟悉现场检测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操)。 9.熟悉检测方案的编制,能够根据给定的现场情况制订检测方案。 10.了解检测报告编制审核签发的基本流程。 11. 了解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 二、 外照射防护检测 1.掌握外照射测量的测量参数及其含义。 2.掌握涉及外照射工作场所X射线、γ射线、中子和β射线的放射防护检测方法。 3.熟悉《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4)、《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1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117)、《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8)、《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125)、《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127)、《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T141)、《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2)、《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143)、《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5)等外照射测量具体测量方法。 4.掌握不同场所外照射的剂量率限值。 三、内照射监测 1.掌握《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内照射监测的主要方法。 2.掌握涉及内照射工作场所的内照射监测方法。 3.了解内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 四、表面污染检测 1.掌握表面污染测量的测量参数及其含义。 2.掌握《表面污染测定 第1部分: 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中表面污染测量具体测量方法。 3.掌握表面污染检测结果计算方法。 4. 掌握α、β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五、个人剂量监测 1.掌握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概念、测量参数。 2.掌握个人剂量计的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 六、氡及其子体测量 1.掌握氡的基本特性,氡及其子体的衰变类型。 2.掌握氡浓度、平衡当量氡浓度、α潜能浓度、平衡因子和工作水平月等五种氡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3.熟悉上述五种氡浓度表示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用的氡及子体测量装置。 5.了解主动式、被动式氡个人剂量计。 6. 掌握工作场所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 7. 掌握工作场所氡及其子体的控制水平。 七、放射性活度测量 1.熟悉γ能谱检测的基本原理。 2.熟悉γ能谱测量方法。 3.了解α、β放射性核素检测基本原理及检测方法。 第四节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 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基础知识 1.掌握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及定义。 2.熟悉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 3.掌握屏蔽计算、检查表、类比等常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4.掌握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5.了解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意义及遵循的原则。 6.熟悉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类型和特征。 7.熟悉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内容和要求。 8.熟悉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范围的界定、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9.熟悉评价方案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10.掌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1.掌握辐射源项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2.掌握五类放射源与三类射线装置分类、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 3.了解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行业分布。 三、放射防护设施评价 1.掌握放射工作场所分区、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分级在放射防护设施评价中的应用。 2.掌握剂量限值、控制水平、年剂量管理目标值等含义和要求。 3.掌握岗位接触水平评价的涵义和内容。 4.掌握点源、线源、面源等辐射源项的放射防护屏蔽计算方法。 5.熟悉外照射、内照射及表面污染防护设施。 6.熟悉放射防护设施现场调查内容。 7. 熟悉放射防护设施的评价。 8.了解相关标准中有关放射防护设施的基本要求。 9.了解放射防护设施相关标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