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启疾光网 中医启疾光 中医康复
订阅

中医康复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表10-1)表10-1 经络的组成经络经十二经脉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 ...
分类:    2020-5-16 21:13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经络与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前面所介绍的内容之外,还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理论。这些理论是在论述经络的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 ...
分类:    2020-5-16 21:12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一)生理功能1.沟通内外,联系肢体2.运行气血,营养周身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病理反应1.反应病候2.传注病邪(三)诊断方面(四)治疗方面经络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尤其是对针灸,按摩,药物 ...
分类:    2020-5-16 21:11
腧穴总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 ...
分类:    2020-5-16 21:10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发展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的治病部位。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这种“以痛为输”所认识的腧 ...
分类:    2020-5-16 21:08
腧穴的作用
十四经穴的主治作用归纳起来大体是:本经腧穴可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互相治疗表里两经病,邻近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一)近治作用是共同特点。(二)远治作用是基本规律。(三)特殊作用指双重性良性调整作用和 ...
分类:    2020-5-16 21:05
腧穴中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是根 ...
分类:    2020-5-16 21:03
腧穴的定位
腧穴的定位
正确取穴和针灸疗效的关系很大。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有:(一)骨度分寸法(二)解剖标志法1.固定标志2.动作标志(三)手指同身寸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四)简便取穴法 ... ...
分类:    2020-5-16 21:01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共11穴)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共11穴)
肺经主治: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中府(肺经募穴)、云门、天府、侠白、尺泽(肺经合穴)、孔最(肺经郄穴)、列缺(肺经络穴)、经渠、太渊(肺经原穴)、鱼际(肺经荥穴)、少商(肺经井穴) ... ... ...
分类:    2020-5-16 20:05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之前6穴)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之前6穴)
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商阳(大肠经井穴)、二间(大肠经荥穴)、三间(大肠经输穴)、合谷(大肠经原穴)、阳溪(大肠经经穴)、偏历(手阳明经络穴) ... ...
分类:    2020-5-16 20:01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之后14穴)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之后14穴)
温溜(大肠经郄穴)、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大肠经合穴)、肘髎、手五里、 臂臑、肩髃(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巨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 ... ... ...
分类:    2020-5-16 19:58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共45穴之前7穴)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共45穴之前7穴)
主治胃肠、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承泣(足阳明、阳跷、任脉交会)、四白、巨髎 (足阳明与阳跷脉交会)、地仓(手足阳明与阳跷脉交会)、大迎、颊车、下关(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
分类:    2020-5-16 19:42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共45穴之中22穴)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共45穴之中22穴)
头维(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交会)、人迎(足阳明、足少阳交会)、水突、气舍 、缺盆、气户、库房、屋翳、 膺窗 、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大肠经募穴)、外陵、大巨 、水道 、归来 ...
分类:    2020-5-16 17:40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共45穴之后16穴)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共45穴之后16穴)
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 犊鼻、足三里(胃经合穴)、上巨虚、条口、下巨虚(小肠经下合穴)、丰隆 (胃经络穴)、解溪(胃经经穴)、冲阳(胃经原穴)、陷谷(胃经输穴)、内庭(胃经荥穴)、厉兑(胃经井穴 ...
分类:    2020-5-16 17:09
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共21穴之前8穴)
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共21穴之前8穴)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循部位他病证。隐白(脾经井穴)、大都(脾经荥穴)、太白(脾经输穴,原穴)、公孙(脾经络穴,通冲脉)、商丘(脾经经穴)、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漏谷 、地机(脾经郄 ...
分类:    2020-5-16 17:07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