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杂病论》的医疗成语典故●攘外安内(安内攘外) ... . ...

2024-5-8 21:49|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67| 评论: 0

摘要: 攘外安内,原指能祛除外感病邪和安定体内正气的药效;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典出“医圣”即“建安三神医”之一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既体现了中医治疗理论的精华,又说出 ...
 

成语“攘外安内”,原指能祛除外感病邪和安定体内正气的药效;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典出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这是“医圣”即“建安三神医”之一张仲景(字机)所著我国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后被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在“太阳病篇”所述组方中使用甘草用药意图,并释义使用之原因即甘草之性味及其功效。

这话既体现了中医治疗理论的精华——中医治疗疾病时,高明之处是在祛除致病的外邪之时,还要调理身体的内环境。只有体内正气内存,祛除邪气才能事半功倍,此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又解释,要达此宗旨,要使用甘草,源于其甘、平之性味,心、肺、脾、胃之归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之功能,还能调和诸药。这是刚好契合单从《伤寒论》此言的断章截句后直接的字面所言之意。

甘草别名有美草、蜜甘(《本经》),蜜草、蕗草(《别录》),灵通(《记事珠》),粉草(《群芳谱》),甜草(《中国药植志》),甜根子(中药志》),棒草(《黑龙江中药》)等,从这些别名知其味甘,有不可替代的救急之能。

甘草味甘、性平,可调和诸药,能和酸、苦、辛、咸味药,与寒凉、温热性药皆可相伍,不会轻易改变其它药材的药性,故有“和事佬”之美誉;还能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草纲目》里记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种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它在中药中的地位相当高,“方祖”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剂中“出镜”率最高者之一,有治疗体虚型感冒,同时也有养血柔肝美容之用的开篇第一方《桂枝汤》里用了它。

因《伤寒杂病论》属于“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自“脉祖”王叔和整理成册面世后,即成中医临床圭臬,被历代名医名著推崇备至。所以“攘外安内”和“安内攘外”自然而然成语,后世基本不用其介绍药物疗效的本义,而多用在治国理政上,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攘:排除。

另外注意,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且甘草根据炮制工艺分生甘草(处方名“甘草”)和炙甘草,功用上也存在偏差。灸甘草功胜补脾益气,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气短、乏力、惊痫等佳;生甘草清热解毒力强,治咽喉肿痛,咳嗽痰多,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效显。它是方剂里常用药物之首。

然而,即便甘草有如此多的功用,也被众人称为“和事佬”、 “国老(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时的“布衣宰相”、医学家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时首次提出)”,但长期、过量使用的话,也会产生不良作用,千万别觉得其性味温和就随意地使用。现代医学对甘草的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这种物质有调节免疫、增强抵抗力的功效,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以损伤脾胃功能致胃肠疾病,兴奋神经系统致精神焦躁失眠,水钠潴留致向心性肥胖,升高血压血糖致药物性高血压、糖尿病,也可能扰乱体内激素平衡,产生药物依赖等。因此,有“安内攘外”之功的甘草也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否则它不仅不能“安内攘外”,反而还有害健康。

总之,出自《伤寒杂病论》的成语“攘外安内”,抑或“安内攘外”,原本既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其中讲究的一项准则,又讲了甘草这味药的性能。现更多用以治国理政对敌时要安定团结内部各种力量,也要排除外来(或潜在)隐患和(或)敌对势力。


:本文由国正行中医药研究院著首发中医启疾光网,转载须注明出自启疾光网,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