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杰以“三维七要”总结中医诊断法则

2025-5-20 21:56|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诊断面临症状名称、内涵、外延、程度的规范化不足等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医师韩学杰结合自身临床诊断与标准化研究经验,把临床诊断法则总结为“三维七要 ...


2.病因要素

1)现病史与既往史为重要参量 

中医病因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医学源流论》中讲“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询问现病史与既往史,对于明确疾病的病位、病性、病势具有重要意义。如既往体健者致病多实,素体虚弱者所患多虚;发病紧急者多为外感或实证,进展缓慢者多为内伤等。

2)重视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致病

自宋以来,对病因的分类多遵陈无择“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学说。韩学杰在历代病因学说基础之上凝练共性,认为气滞、血瘀、痰浊为内伤杂病实证产生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痰浊等既为致病之因,又为患病之果,临床诊疗中因发知受,因果同治。上述病理因素又可内外相引,相互搏结,相互转化,如痰瘀凝结,日久成毒,毒伏于络等,故毒邪、伏邪等致病因素亦不可忽视。

3.病理要素

1)抓住核心症状体征,明确病理本质

病理,即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和原理。主证作为临证时重要的四诊信息,多为反映疑难杂症病理本质的症状体征。抓主症即抓主要矛盾,临床疗效可重复性强。韩学杰总结出一系列特征性症状体征,如心系疾病见心悸者可合用止悸丸(刘寄奴、山萸肉);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者可加蚕沙;内分泌疾病见颜面褐斑者可合入菟丝子、泽兰。

2)病证结合,中西配合

病为全程治疗定性预判的依据,证为阶段定量精准治疗的依据,病证结合思想为中医恒动观的具体体现,从证的动态变化入手,更高维度去把握疾病的发展趋势。中西医应在宏观与微观上积极寻找结合点,如中医应积极借助西医检查检验以更好为临床服务。韩学杰重视中西医配合,如在宏观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这一西医疾病,从中医证类角度可划分为初期痰瘀互结证、中期虚实夹杂证、后期阴阳两虚证。在微观上,运用中药治疗西医异常指标,如石韦配鸡血藤可升高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

4.部位要素

1)大处着眼,辨明脏腑病位

脏腑辨证重点是通过反映于外的病理征象辨明疾病所在脏腑病位,脏腑辨证中证类的总结与概括为核心,每个医者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归纳出符合临床需求的证类。如心系疾病中“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临床多见胸闷、咯痰、舌边紫暗苔腻等症。病情发展至终末期,病变部位由一脏扩展至多脏,且虚实夹杂,形成“五脏虚衰、痰瘀化毒”证,多见神识昏蒙、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舌质黯红苔黄腻等症。

2)小处着手,鱼际舌脉反映整体病变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机体的某一局部蕴含整体信息。如脉诊可反映整体病变,韩学杰强调要明辨7种脉象:浮主表;沉主里;迟主内外寒;滑主食;数主虚实热;弦主痛,肝胆气机不利;滑主食积、妊娠、痰湿;细主气血不足。韩学杰认为,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金指标,首重审查是否为腻苔,并提出“苔腻温胆,不腻杞菊”的诊疗思路。大鱼际望诊辨证对于疾病的隐匿阶段具有提示意义,韩学杰首创手诊三焦纵向定位法,提出部位定脏腑、形态分虚实等理论,丰富了大鱼际望诊的内容。

5.功能要素

1)生殖功能失常需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罗元恺提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以下简称“生殖轴”),韩学杰基于此理论,强调临床诊治应:①首辨虚实:舌苔为辨别虚实之重要指征,苔腻者多为痰浊,舌有瘀斑者多夹血瘀,舌淡苔薄者方能考虑为虚证。②明审寒热:对于虚证应遵“补肾不如调肾”之训,调理肾之阴阳,阴虚者主抓五心烦热,阳虚者主抓肢末不温。

2)体表之窍功能失常多责之于脏腑

体表之窍为内里脏腑沟通外界之门户,其异常病变也当责之于内,从本论治。如眼科多见目赤、夜盲、青光眼等病证,病理本质多为肝肾精血亏虚、上盛下虚。耳病多见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病证,病机常见肝胆火旺、肝肾阴虚。牙科多见牙痛、齿衄等病证,阳明经热或虚火上炎病机常为其里应。鼻科多见鼻塞、鼻渊等病证,病机多为肺脾燥热,痰湿内蕴。

6.情志要素

1)肝气郁结为诸多疾病的始动因素

情志要素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王孟英医案》言“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说明肝气郁结多为其他疾病的始动因素。韩学杰善抓主症,常以胸胁胀满作为肝气郁结证的主症。同时,她在临床中总结出望眼神诊法,两目灵活,目光炯炯者性格多偏外向;目光专注或不敢正视医者,神气内藏者性格多偏内向,思虑较多,辨证论治时需考虑七情内伤。

2)疑难病症需考虑形气神三位一体综合辨证

常规疾病若并未涉及器质性病变与精神情志改变,仅从气化角度进行调治即可,但对于疑难病症,气变形变与神变当同时存在,应形气神同调,三位一体综合辨证。神变当首要考虑情志要素,疾病初期多为情志不遂,终末期出现失神、闭证等神志改变。气变当从虚实而论,实证者多为气滞、痰阻、血瘀等,虚证者多为中焦失健或下焦精血亏损。形变者多为痰瘀互结,化毒入络,形质大伤,临床多见反复发作,虚实夹杂,大肉尽脱等。

7.特殊要素

1)妇科特殊诊断要素

女性应根据其特殊生理情况进行辨证,如月经病当分阶段进行辨治,韩学杰强调“经前调气,经期调血,经后调肾”的治疗原则。经前胀烦肿痛责之于气,多见乳胀胁满、烦怒不安之肝郁证;经期出现症状责之于血,临床必伍以调肝;经后胞宫空虚,若出现腹痛、乏力等症多责之于肾。带下病颜色当为证眼,白带属脾虚偏湿,黄带属湿热偏火,赤带属热盛入血。妊娠病当牢记脾肾不足、胃气上逆、少阳热盛之病机,重在健脾固肾、和胃安胎、清利少阳。

2)儿科特殊诊断要素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病机特点较之成年人有特殊之处。虞抟《医学正传·小儿科》认为,小儿“内无七情六欲之交战,外无大风大寒之相侵”,伤食为常见病因。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多用儿科五脏辨证,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多见积食与腹泻,当辨便论治。完谷不化者多为脾胃气虚,大便水泻者多为脾胃寒湿,大便泡沫者多为肝郁脾虚。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感冒发热,当分清表里寒热,风热者恶寒轻而发热重,多见咽痛;风寒者恶寒重而发热轻,多见体痛。(赵志伟 王丽颖 刘大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