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回复: 0

[难经] 《难经》八十一难原文和译文在线阅读目录页

[复制链接]

87

主题

11

回帖

84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45
发表于 2025-8-30 10: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老三 于 2025-9-13 12:14 编辑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相传为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秦越人) 所著。“难”读第四声(nàn),是“问难”、“质疑”的意思。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共计81个问题,对《黄帝内经》等古医经中的难点、疑点和核心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发挥。本内容以“原文+译文+词解+按语”的形式展示,利于背诵、易于掌握。


扁鹊

扁鹊


作者简介: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弃国来到蓬鹊山太子岩,从医扁鹊游,采药于是山。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合二为一改叫“神头村”, 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著《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司马迁称赞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难经

难经


《难经》八十一难注解目录页

第一篇 脉学(第1难 - 第22难)
核心:奠定“独取寸口”脉法基础,详论脉象原理、部位、方法与主病。
                                          
第一难                论切脉独取寸口以诊断疾病的原理        
第二难                论切脉的部位和阴阳属性                     
第三难                论尺寸太过不及的反常脉象               
第四难                论脉的阴阳                                    
第五难                论诊脉的轻重指法                                 
第六难                论脉的阴阳虚实                                   
第七难                论四季的旺脉                                    
第八难                论寸口脉平而死的原理                           
第九难                论从迟数脉辨别脏腑疾病                    
第十难                论一脏脉象的十种变态                           
第十一难             论歇止脉与脏气的关系                             
第十二难             论虚实误治                                             
第十三难             论色脉尺肤诊法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难             论损至脉的病证和治法                              
第十五难             论四时正常和异常脉象                             
第十六难             论五脏疾病脉与证的关系                     
第十七难             论脉证相应与相反的预后                  
第十八难             论脉法三部与脏腑经脉的配合及积聚痼疾的脉象
第十九难             论男女的正常和反常脉                           
第二十难             论阴阳伏匿的脉象                                 
第二十一难          论形病与脉病的关系                           
第二十二难          论是动所生病与气血先后的关系              

第二篇 经络(第23难 - 第29难)
核心:论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证。  
                                      
第二十三难           论经脉的长度与循行以及寸口、人迎脉在诊断上的价值
第二十四难           论阴阳各经气绝的症状和预后            
第二十五难           论十二经脉之数                                 
第二十六难           论十五别络之数                                    
第二十七难           何谓奇经八脉                              
第二十八难           论奇经八脉的循行和起止点                    
第二十九难           论奇经八脉的病证                           

第三篇 脏腑(第30难 - 第47难)
核心:界定脏腑功能形态,创立“命门”、“三焦”核心理论。   
                                         
第三十难              论营卫的生成与循行                              
第三十一难           论三焦的部位                         
第三十二难           论心肺的部位与气血营卫的关系              
第三十三难           论肝肺浮沉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第三十四难           论五脏所主的声色臭味液及五脏与七神的关系      
第三十五难           论腑的功能和脏腑相合                     
第三十六难           论肾与命门                                      
第三十七难           论五脏与九窍      
第三十八难           论脏五腑六                                       
第三十九难           论腑五脏六                                      
第四十难              论鼻臭耳闻与内脏的关系                             
第四十一难           论肝有两叶                                       
第四十二难           论人体脏腑的解剖与功能                     
第四十三难           论不进饮食七日而死的原理                  
第四十四难           论七冲门的名称和部位                     
第四十五难           论八会的部位和主治                              
第四十六难           论老少寤寐不同的原因                     
第四十七难           论面部独能耐寒的原因                       

第四篇 疾病(第48难 - 第61难)
核心:辨析疾病病因、病机、传变与各类病证。  
  
第四十八难           论疾病的三虚三实        
第四十九难           论正经自病与五邪所伤的区别      
第五十难              论五邪传变        
第五十一难           论喜恶与脏腑疾病的关系      
第五十二难           论脏腑发病的根本不同      
第五十三难           论七传与问脏的传变和预后        
第五十四难           论脏病腑病治疗的难易      
第五十五难           论积与聚的症状和鉴别      
第五十六难           论五脏积病      
第五十七难           论五泄的名称和症状        
第五十八难           伤寒病的类型及其主脉        
第五十九难           论狂病与癫病的鉴别      
第六十难              论厥痛与真痛      
第六十一难           论望、闻、问、切   

第五篇 腧穴(第62难 - 第68难)
核心:专论五腧穴系统、原穴、募俞穴及其理论。
   
第六十二难        论脏腑井、荥穴数目的不同      
第六十三难        论井穴为始的道理      
第六十四难        论井、荥、俞、经、合穴的阴阳五行属性      
第六十五难        论井穴、合穴出入的意义        
第六十六难        论十二经原穴与三焦的关系        
第六十七难        论五脏募穴和俞穴的意义及其治疗作用        
第六十八难        论井、荥、俞、经、合五穴的意义和主治的病症      

第六篇 针法(第69难 - 第81难)
核心:阐述针刺补泻原则、手法及治疗大法。
                       
第六十九难        论补母泻子的治疗方法        
第七十难            论四时的不同刺法        
第七十一难        论针刺荣卫的深浅        
第七十二难        论迎随补泻的针刺方法      
第七十三难        论刺井泻荥法的运用      
第七十四难        论四时五脏的针刺方法      
第七十五难        论肝实肺虚应用泻火补水法的原理        
第七十六难        论补泻的方法和步骤        
第七十七难        论上工与中工治病技术的差别      
第七十八难        论针刺补泻的手法        
第七十九难        论迎随和母子补泻法的结合        
第八十难           论候气进针与出针      
第八十一难        论虚实证误用补泻的后果      

QQ20250826-141239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