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指南

2025-8-15 18:30|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173| 评论: 0|来自: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摘要: 气候变化健康适应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列为战略目标,呼吁各国在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加入健康适应的内容,加大资金投入,将健康更好地纳入气候政策全程。 ...


 

表2 低温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措施建议

 

应对阶段

防护措施建议

事件

发生前

全人群通用措施建议

关注寒潮信息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寒潮预警信息。

 

学习防寒知识

   提前学习寒潮健康影响和防护知识。

 

做好应对准备

   根据预警提示合理调整近期出行规划;

   备好防寒物资和常用药品,做好房屋保暖检查,如使用药品,建议咨询医生,合理用药。

重点人群额外注意事项

   慢性疾病患者确保常用药物储备充足,必要时咨询医生防寒注意事项。

   户外作业人群掌握冻伤复温应急处置措施,准备便携式取暖物品和防寒工作服、防滑鞋等装备。

事件

发生中

全人群通用措施建议

保持室内温暖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湿度,适时通风换气;

   正确使用取暖设备,避免发生烫伤、煤气中毒、火灾等意外事故;

   出入温暖的室内,注意温差,及时增减衣物。

 

减少外出活动

   根据寒潮预警等级调整出行时间,尽量避免气温较低时段外出;

   穿着防寒衣物,加强头部、胸腹部和足部保暖,穿着防滑的鞋子,避免滑倒跌伤;

   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注意出行安全

   出行远离冰面、临时搭建物等区域,防止意外伤害;

   注意驾驶安全,及时了解路况,关注油箱或电瓶状态,必要时安装防滑链。

 

关注身体状况

   体温低于正常时,及时进入温暖场所,更换潮湿衣物,温暖头部、颈部、胸部和腹股沟等身体核心区,及时补充热饮;

   出现寒颤、体温低于35℃、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保持通讯畅通,出现紧急情况,立即联络他人寻求帮助。

重点人群额外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老年人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不要单独出行;老年人外出使用手杖、轮椅等助行器时注意防滑。

   慢性疾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冷汗等症状应立即休息,遵医嘱服用急救药物,如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户外作业人群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户外作业时使用便携取暖物品,穿戴防寒防水工作服;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止作业,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事件

发生后

全人群通用措施建议

总结应对经验

   及时总结寒潮健康防护经验,切实掌握防护技能,按需补充防护用品。

 

及时清雪除冰

   如有积雪冰冻,及时清理门前、道路积雪积冰。

重点人群额外注意事项

   低温寒潮过后,其健康影响仍会持续,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持续关注身体状况,慢性疾病患者仍需持续监测血压、血氧和心率等指标,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