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语星、马小军、吴安华、李六亿、吴秀文、陆群、宗志勇、索瑶、李文慧、张祎博。 WS/T 861—2025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要求、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外科手术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标准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患者在手术后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 3.2表浅切口感染 superficial incisional infection 患者发生于手术后 30
日内,仅限于切口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 3.3深部切口感染 deep incisional infection 无植入物的手术于手术后
30 日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的手术于手术后 90 日内,患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3.4器官(或腔隙)感染 organ/space infection 无植入物的手术于手术后
30 日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的手术于手术后 90 日内,患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3.5清洁切口(Ⅰ类切口) clean wound 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3.6清洁-污染切口(Ⅱ类切口)
clean-contaminated wound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定植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经口咽部手术、子宫全切除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3.7污染切口(Ⅲ类切口) contaminated wound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3.8感染切口(Ⅳ类切口) infected wound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切口;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切口。 3.9机械性肠道准备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肠内容物的过程,包含清洁灌肠或口服泻药。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 4.1.1 应将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有效地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4.1.2 应制定并落实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4.1.3 应遵照 WS/T 312 的规定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4.1.4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遵循 WS/T 313 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