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61-2025 )

2025-9-20 19:35|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40| 评论: 0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要求、预防和控制措施,适用于开展外科手术工作的医疗机构。


 

A

(资料性)

手术部位标本采集及运送操作规程

 

A.1 一般原则

A.1.1 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A.1.2 怀疑手术部位感染时,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

A.1.3 消毒闭合伤口皮肤或黏膜,穿刺采集标本。

A.1.4 采集开放伤口标本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应使用消毒剂。采集伤口深部的分泌物和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应尽量采集穿刺物或组织标本。

A.2 容器

A.2.1 较大的标本应放入含少量生理盐水的带螺纹口的无菌塑料容器。

A.2.2 较小的标本或拭子插入运输培养基中,适用于需氧和厌氧菌培养。

A.3 采集方法

A.3.1 闭合性脓肿

A.3.1.1 不需切开引流的闭合性脓肿,用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后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如疑为厌氧菌感染,应迅速将脓液注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A.3.1.2 需切开引流的闭合性脓肿,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采集脓液量以大于1mL为宜。

A.3.2 开放性伤口

A.3.2.1 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A.3.2.2 用无菌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或伤口与正常组织边缘部采集两份标本,分别用于培养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A.3.2.3 如采集组织标本,标本直径以3mm4mm为宜,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A.4 标本的标识

A.4.1 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浅表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

(腹腔、腿和上臂等)。

A.4.2 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或厌氧培养、真菌培养、涂片等)。

A.5 标本的送检

A.5.1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宜在2h内)送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尽量采用运输培养基,组织可以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A.5.2 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含标本的运输培养基放室温保存,但最长不可超过24h

12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