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9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

2025-9-22 14:06| 发布者: 中国文化| 查看: 948| 评论: 0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对接触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周期,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包括职业性放射性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 ...


 

附 录 F

(资料性)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F.1 总论

F.1.1 项目背景

包括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项目的任务由来等内容。

F.1.2 评价依据

F.1.2.1 引用的法律、法规名称。

F.1.2.2 引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名称。

F.1.2.3 引用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等基础技术资料名称。

F.1.3 评价目的

F.1.3.1 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联及关联程度。

F.1.3.2 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F.1.3.3 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F.1.4 评价范围

主要针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导致的健康损害进行分析与评价。

F.1.5 评价方法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一般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法、经验法、风险评估法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可通过收集历年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等的现场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与评价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关程度,并提出干预措施建议。

F.1.6 质量控制

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参考图F.1


F.1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

 

F.2 评价内容

F.2.1 健康监护基本情况

F.2.1.1 列出各工作岗位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应接触人数。

F.2.1.2 历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包括职业健康检查人数、检查项目和受检率。

F.2.1.3 历年检出患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人员和确诊职业病患者情况。

F.2.1.4 劳动者健康监护管理的基本情况。

F.2.2 职业健康损害人群

F.2.2.1 列表汇总各种异常指标人员的数量、比例,以及岗位的分布。

F.2.2.2 综合分析各种异常指标,结合历年健康监护资料,筛选出可能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异常指标,列出疑似职业病人员名单。

F.2.2.3 疑似职业病人员个案调查,核实相关资料。个案调查应包括调查其既往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见表F.1。不同工作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应按接触时间分别记录;详细记录接触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现企业在岗期间的职业史,以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为准。

F.1 个案调查登记表

姓名

异常指标

现岗位

职业史

既往工作单位

工种/岗位

年限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强度

 

 

 

 

 

 

 

 

 

 

 

 

 

 

 

F.2.2.4 其他相关健康资料的分析。分析与异常指标可能存在相关的其它健康资料,包括住院和门诊病历资料。

F.2.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F.2.3.1 职业健康损害人员所在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浓度或强度,以及接触时间。

F.2.3.2 工作场所(岗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行、维护等情况及其防护效果。

F.2.3.3 岗位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型号;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情况;结合工作场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分析各种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防护效果。

F.2.4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分析

F.2.4.1 调查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及执行情况。

F.2.4.2 调查职业病危害告知及培训情况。

F.2.4.3 调查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及档案管理情况。

F.2.4.4 调查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

F.2.5 职业健康损害与职业接触相关性

F.2.5.1 列出关联表F.2和表F.3,分析个体检出的异常指标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存在关联性。

F.2 个体异常指标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联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异常指标

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与职业因素的关联性

名称

结果

不能确定

判断理由(依据)

 

 

 

 

 

 

 

 

 

 

 

 

 

 

 

 

 

 

 

F.3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一览表

异常指标

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异常指标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联

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

名称

例数

百分比

名称

强度或浓度

例数

百分比

 

 

 

 

 

 

 

 

 

 

 

 

 

 

 

 

 

F.2.5.2 疑似职业病人员的临床复查和职业病诊断结果,列出历年某病患病率。

F.2.5.3 图表法描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各种相关异常指标的散点图,加以分析。

F.2.5.4 采用回归与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浓度或强度的动态变化与异常指标(发生率和异常程度)变量间的关系,分析相关系数。

F.2.6 职业健康危害程度分析与评价

F.2.6.1 分析评价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密切相关的主要异常指标,并以曲线图表示其变化趋势。

F.2.6.2 结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分析导致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F.2.6.3 分析与评估健康损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F.3 结论

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和历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职业健康异常指标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联性及相关程度,其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接触-反应(效应)关系的总体评价结论。

 

F.4 建议

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提出具体干预措施建议,包括改善工作场所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人员处置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建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