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2025年版)·白塞病/贝赫切特综合征

2025-9-5 18:53| 发布者: 中医天地| 查看: 753| 评论: 0

摘要: 白塞病(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葡萄膜炎和皮肤损害,亦可累及心脏及大血管、神经系统、胃肠道、关 ...


7.消化道损害  发生率 4%38%,从食管至肛门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可单一部位或多部位受累,以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受累最多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腹泻、腹胀、吞咽困难、嗳气、呕吐、便血、便秘等,溃疡累及食管时可出现顽固性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肠穿孔、肠梗阻和瘘管形成等。典型的 BD 消化道溃疡内镜下表现为好发部位单发或局灶性多发(≤5个)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分明的溃疡,直径多大于 1cm,创面较深,底部相对宽阔平坦,呈烧瓶状,有穿孔和出血的倾向;亦可表现为卵圆形穿凿样、地图样、环形溃疡。肠道 CT 表现为肠壁增厚、息肉形成、肠周浸润影,部分表现肠系膜血管充血、瘘管形成及周围脂肪组织混浊。手术病理可见肠管及系膜内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血管炎表现,及肠黏膜急慢性炎症、坏死、肠壁增厚、溃疡形成等非特异性表现。需与炎性肠病、肠结核及其他感染性肠炎、药物相关性结肠炎等鉴别。

8.神经系统损害  发生率为2.3%44%,多发生于3040岁,男性患者多见。分为脑实质受累、非实质受累和周围神经系统受累。脑实质性受累最常见(约80%),累及端脑-间脑交界处、脑干和脊髓,表现为亚急性发作的头痛、脑神经麻痹、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和偏瘫,是 BD 的主要致残、致死原因。10年病死率约为 10%。仅70%80%患者脑脊液检查异常,急性发作者明显,可表现为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和/或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中度升高,葡萄糖正常,无寡克隆带。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升高被认为是脑实质受累病情活动指标。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病灶常位于中线结构附近,自脑干延伸至丘脑和基底节,部分患者亦可累及尾部。脑干萎缩,尤其是无皮层萎缩的情况下,对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非实质受累主要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亦称为血管性神经 BD。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病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腰椎穿刺提示颅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中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往往正常。血栓多见于横窦和上矢状窦,以双窦或多窦受累多见。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mMRV)对 CVST 具有诊断意义。周围神经病变较少见,仅占 BD 神经系统受累的 0.8%,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单神经炎和自主神经病。

9.关节损害  5.3%93%的患者出现关节症状,通常为非对称性、间歇性、非侵蚀性外周单关节炎或寡关节炎,最常累及膝、踝等大、中关节。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大多预后良好,少有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可出现骶髂关节受累。

10.其他临床表现  BD可见到胸腔和心包积液。肺实质受累少,CT 表现为肺内结节、胸膜下薄壁空洞、磨玻璃影、胸腔积液等。偶有肾小球肾炎的散发病例报道,间质性肾炎少见。可出现附睾炎,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附睾肿大、疼痛,易复发,较具特异性。少数 BD 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以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最为常见(多数患者具有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也可合并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也可伴发实体肿瘤,如甲状腺癌、消化道肿瘤等。高龄、消化道受累是伴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辅助检查

BD 无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或病理组织学特征。常规化验包括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C-re a ctive prote inCRP)、免疫学指标等。部分患者可见到慢性病性中度贫血。血沉和 CRP 可以用于评估炎症程度。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常为阴性,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GPI 抗体阳性。HLA-B5/51 阳性率较高。

针刺反应试验是诊断 BD 的特异性体征。用 20 号无菌针头在前臂屈面中部斜行刺入约0.5cm 沿纵向稍作捻转后退出,2448h 后局部出现直径>2mm 的毛囊炎样小红点或脓疱疹样改变为阳性。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此外,多种特殊眼科检查,如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 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在评估视网膜血管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 OCT 则可用于黄斑病变的诊断和评估;胃肠镜下发现的消化道典型溃疡,是 BD 肠道受累的确诊依据;血管超声、心脏超声、CTA 等检查对 BD 心脏大血管受累的评估至关重要;头颅 MRI 和脑脊液检查则有助于神经BD 的诊断,并能排除感染,而头颅 MRV 可用于诊断 CVST

 

诊断

BD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应详尽地采集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1990 年国际BD研究组制定的 BD 诊断(分类)标准(interna tiona lstudy group of Behce t's dis e a s e , ISGBD)曾广泛使用,灵敏度为 85%,特异度为 96%。但该标准将口腔溃疡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对具有典型口腔、外阴溃疡和眼炎的患者相对容易诊断,对不典型表现,尤其是以预后不良的系统病变发病的患者却难以确诊。

2014 年,由来自 27 个国家的学者组成的 BD 国际研究小组对 ISGBD 进行修订后形成了新标准(international criteria for Behcets disease , ICBD)。该标准未强调口腔溃疡作为必备条件,在 ISGBD 5 个条件基础上,补充血管病变、神经系统损害为诊断条件,将针刺反应检查作为可选项,总评分≥4 分可诊断 BD2014 年的 ICBD 标准较 ISGBD 标准显著提高了诊断 BD 的灵敏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该标准灵敏度为94.8% ,特异度为90.5%),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表 9-1)。

9-1 白塞病国际标准(2014 年)——评分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症状/体征                               评分(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部病变(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   2

生殖器阿弗他溃疡                                   2

口腔阿弗他溃疡                                     2

皮肤病变(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                 1

神经系统表现                                       1

血管受累(动静脉血栓、静脉炎或浅静脉炎)           1

针刺试验阳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刺试验是可选项,主要评分系统不包括针刺试验。若进行针刺试验,且结果为阳性,则额外加 1 分。评分≥4 分提示 BD

 

鉴别诊断

1.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几乎可见于所有 BD 患者,但需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口腔溃疡鉴别。需要除外创伤、药物和感染等因素。其中感染包括坏死性牙龈炎、梅毒、淋病等细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HIVEpste in-BarrEB)和巨细胞(cytomegalovirusCMV)等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等真菌感染;口腔结核。还需与口腔扁平苔藓、免疫大疱性疾病(类天疱疮、天疱疮等)、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慢性白血病、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2.赖特综合征Reiter syndromeRS  该病以无菌性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为基本特征,可有皮疹和外阴部溃疡。但 RS 的会阴部皮疹表现为漩涡状龟头炎,为表浅性溃疡,一般不痛,愈后不留瘢痕。皮肤损害为脓溢性皮肤角化病,常见于足底和手掌,是 RS的特征性表现。RS 系统损害较轻,较少累及肠道和神经系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