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毒理学试验方法 体外皮肤变态反应 动力学直接多肽反应试验方法

2025-9-6 14:18| 发布者: 葆伢美| 查看: 79| 评论: 0

摘要: 本方法规定了动力学直接多肽反应试验的基本原则、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妆品用化学原料的皮肤致敏性评价,适用于单一成分物质、多成分物质和已知成分及含量的混合物。 ... ... ... ... ... ...



6 试验步骤

6.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受试物组(终浓度为0.31 mM0.63 mM1.25 mM2.5 mM5 mM)、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受试物对照组(substance controlSC)、溶剂对照组(vehicle controlVC)和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BC),其中受试物组每个浓度3个重复,VC组、BC12个重复,PCSC每个浓度一个孔。以3个受试物(ABC)为例加样示例参见图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VC组(溶剂+0.5 mM多肽)

B

BC组(溶剂)

C

0.31 mM受试物A

+0.5 mM多肽

0.31 mM受试物B

+0.5 mM多肽

0.31 mM受试物C

+0.5 mM多肽

0.31 mM受试物A+缓冲液

0.31 mM受试物B+缓冲液

0.31 mM受试物C+缓冲液

D

0.63 mM受试物A

+0.5 mM多肽

0.63 mM受试物B

+0.5 mM多肽

0.63 mM受试物C

+0.5 mM多肽

0.63 mM受试物A

+缓冲液

0.63 mM受试物B

+缓冲液

0.63 mM受试物C

+缓冲液

E

1.25 mM受试物A

+0.5 mM多肽

1.25 mM受试物B

+0.5 mM多肽

1.25 mM受试物C

+0.5 mM多肽

1.25 mM受试物A

+缓冲液

1.25 mM受试物B

+缓冲液

1.25 mM受试物C

+缓冲液

F

2.5 mM受试物A

+0.5 mM多肽

2.5 mM受试物B

+0.5 mM多肽

2.5 mM受试物C

+0.5 mM多肽

2.5 mM受试物A

+缓冲液

2.5 mM受试物B

+缓冲液

2.5 mM受试物C

+缓冲液

G

5 mM受试物A

+0.5 mM多肽

5 mM受试物B

+0.5 mM多肽

5 mM受试物C

+0.5 mM多肽

5

mM受试物A

+缓冲液

5

mM受试物B

+缓冲液

5

mM受试物C

+缓冲液

H

0.31 mM  PC+0.5 mM多肽

0.63 mM  PC+0.5 mM多肽

1.25 mM  PC+0.5 mM多肽

2.5

mM  PC+0.5 mM多肽

5

mM  PC+0.5 mM多肽

 

 

1.25 mM PC+缓冲液

2.5

mM

PC+缓冲液

5

mM PC+缓冲液

10 mM PC+缓冲液

20 mM PC+缓冲液













































1  kDPRA反应板加样示例

6.2 操作步骤

每个反应时间分别准备应用板(受试物溶液稀释板)和反应板。应先准备反应板,随后立即准备含有受试物稀释液的应用板,并将各组受试物溶液立即加入到反应板中。

6.2.1 反应板的准备

使用黑色96孔板,参照图1准备各时间点的反应板。分别在A1A12C1-H1C5-H5C6G6C7-G7C9-G9孔中加入120 μL 0.667 mM多肽溶液,在B1B12C10-G10C12-G12H8H12孔中加入120 μL pH7.5的磷酸盐缓冲液。

6.2.2 应用板的准备

准备2 mL深孔板,参照图2准备各时间点的应用板。分别在A行、B行、C行~ F行中每孔分别加入300 μL溶剂,将600 μL 20 mM受试物储存液加入G行。使用多通道移液器从G行吸取300 μL,加入F行,随后按同样方法依次稀释至C行。在H1 H4每孔中每孔分别加入600 μL溶剂,将1200 μL 20 mM阳性对照物储存液加入H5孔。使用移液器从H5孔吸取600 μL,加入H4行,按同样方法依次稀释至H1。从H1 H5中吸取300 μL溶液转移到H8 H12孔。配制完成后及时用封板膜密封待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B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溶剂

C

1.25 mM受试物A

1.25 mM 受试物A

1.25 mM受试物A

1.25 mM受试物B

1.25 mM受试物B

1.25 mM受试物B

1.25 mM受试物C

1.25 mM 受试物C

1.25 mM 受试物C

1.25 mM 受试物A

1.25 mM 受试物B

1.25 mM 受试物C

D

2.5

mM

受试物A

2.5

mM受试物A

2.5

mM受试物A

2.5

mM受试物B

2.5

mM 受试物B

2.5

mM受试物B

2.5

mM受试物C

2.5

mM 受试物C

2.5

mM 受试物C

2.5

mM 受试物A

2.5

mM 受试物B

2.5

mM 受试物C

E

5

mM

受试物A

5

mM受试物A

5

mM受试物A

5

mM 受试物B

5

mM 受试物B

5

mM受试物B

5

mM受试物C

5

mM 受试物C

5

mM 受试物C

5

mM 受试物A

5

mM 受试物B

5

mM 受试物C

F

10 mM

受试物A

10 mM受试物A

10 mM受试物A

10 mM 受试物B

10 mM 受试物B

10 mM受试物B

10 mM受试物C

10 mM 受试物C

10 mM 受试物C

10 mM 受试物A

10 mM 受试物B

10 mM 受试物C

G

20

mM

受试物A

20

mM受试物A

20

mM受试物A

20

mM受试物B

20

mM 受试物B

20

mM 受试物B

20

mM受试物C

20

mM 受试物C

20

mM 受试物C

20

mM 受试物A

20

mM 受试物B

20

mM 受试物C

H

1.25 mM PC

2.5

mM PC

5

mM

PC

10

mM PC

20

mM

PC

 

 

1.25 mM PC

2.5

mM PC

5

mM PC

10

mM PC

20

mM PC















2 应用板加样示例

6.3 孵育

使用多通道移液器从应用板中吸取40 μ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反应板对应孔中,用封板膜将反应板密封,200 rpm震摇5 min后,25 ℃分别孵育10 min ± 30 s30 min ± 3 min90 min ± 5 min150 min ± 10 min210 min ± 10 min1440 min ± 15 min

6.4 测定

孵育结束后,撕下封板膜,每孔加入新鲜配制的3 mM单溴二胺溶液40 μL200 300 rpm震摇5 min后,用酶标仪在激发波长390 nm,发射波长480 nm下检测荧光强度。

7 数据处理

7.1 荧光值计算和校正

计算BC组、VC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和标准差,VC孔减去BC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值,各浓度受试物和阳性对照孔减去各自的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值。

计算每个测试浓度三个重复孔的平均荧光强度和标准差,采用t检验统计与VC组(12个重复)的平均多肽浓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7.2 多肽消耗率计算

按以下公式计算多肽消除率:

多肽消耗率(%=[1--校正后的受试物PC孔荧光强度 / 校正后的VC组平均荧光强度] ×10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