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住院患者人均静脉用药品种数(PHA-06-06) 定义:住院患者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的药品品种总数与同期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的住院患者人次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人均静脉用药品种数=住院患者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的药品品种总数/同期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的住院患者人次数 说明:1.静脉用药的给药方法包括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静脉泵入等。所有接受静脉用药的住院患者均纳入统计范畴,不受给药体积的限制。 2.本指标统计治疗性静脉用药,排除单纯用于诊断评估的静脉用药行为。 3.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品种数以品规计算,且剔除静脉用药成组医嘱中单纯作为溶媒的药品。例如:某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先后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mL)+0.9%氯化钠注射液 50mL 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则该患者静脉用药品种数计为2。 4.住院患者“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的药品品种总数”按同期每位住院患者静脉用药的品种数累加计算。例如:住院期间患者A使用3种药品,患者B使用2种药品,则静脉用药品种总数计为 3+2=5。 意义:反映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品种情况。
(七)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泵使用率(PHA-06-07) 定义:通过输液泵接受治疗性静脉用药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泵使用率=使用静脉输液泵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说明:1.输液泵指预期通过泵产生的正压来控制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流量的设备。采用输液泵实施治疗性静脉用药的住院患者,其用药人次均纳入统计,不受给药体积限制。 2.同一位患者一次住院期间通过输液泵接受1种或多种治疗性静脉用药,记为1人次数。 意义:反映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泵的使用情况。
指标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PHA-07) (一)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PHA-07-01) 定义: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人次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人次数×100% 说明:同一位患者一次住院期间使用1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记为1人次数。 意义:反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PHA-07-02) 定义:住院患者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
数。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实际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 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际消耗量(累计DDD数)/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 说明: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所有抗菌药物消耗量的总和,某个抗菌药物的消耗量=该抗菌药物使用总量(g)/该抗菌药物
DDD 值。DDD 值又称“限定日剂量”,是指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证用于成年人的维持日剂量。DDD 值来源于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 ATC Index。对于未给出明确DDD值的抗菌药物,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说明。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仅统计调查周期内住院患者在院期间抗菌药物实际消耗量情况,只用于皮试的抗菌药物使用量不纳入统计,住院患者出院带药不纳入统计。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指列入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布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目录内的药品。 意义:反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情况。
指标八、严重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比例(PHA-08) 定义:上报的严重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占同期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严重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比例=上报的严重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同期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100% 说明:1.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或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意义:反映医院严重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主动报告情况。
指标九、用药错误报告率(PHA-09) 定义:报告给医院管理部门的发生用药错误的人次数占同期用药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用药错误报告率=报告给医院管理部门的发生用药错误的人次数/同期用药患者总人次数×100% 说明:1.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根据发生用药错误后果的严重程度将用药错误分为9级,统计C-I级: C 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 D 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患者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 E 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 F 级: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可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G 级: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 H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须采取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 I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 2.同期用药患者总人次数指调查时间范围内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用药人次数总和。 意义:反映医院用药错误主动报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