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

2025-10-9 13:54| 发布者: 享瑾美| 查看: 1929| 评论: 0

摘要: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它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 ...

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政函〔20253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进行修订,形成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见附件,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司栏目下载),请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附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202599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5年版)

 

一、概述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目前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国家卫生健康委于 2023 2 月发布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在儿童 MPP 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医院均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目前临床仍面临一些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全国相关专家,结合既往经验以及 2024 年儿童 MPP 的特点,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 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该诊疗指南为原则性指导,在实施过程中,需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诊疗。

 

二、定义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肺泡和肺间质,也可以累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 MPP, MUMPP):指 MPP 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 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 MPP。原因与 MP 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临床及时识别 MUMPP 更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 SMPP):指符合重症 CAP诊断标准和/或有发生后遗症风险的 MPP

危重肺炎支原体肺炎(critically ill MPP):指患者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 SMPP。国外文献也将此类 MPP 称为暴发性肺炎支原体肺炎(fulminant MPP, FMPP)。

 

三、传播途径

儿童患者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 13 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四、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机制有两种:MP 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的免疫应答反应。MP 侵入呼吸道,利用黏附细胞器附着于细胞表面,通过释放氧自由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等机制造成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宿主对 MP感染的异常免疫应答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肺和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宿主异常免疫应答在 SMPPFMPP 以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也造成 MPP 临床和影像学的多样性。国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 MP 感染较普遍,可能是导致 SMPP 以及 MUMPP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病理表现

成人文献显示轻症患者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重症患者肺泡腔和肺泡壁还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和水肿,后期肺泡壁有纤维组织沉积,肺泡腔内出现纤维蛋白以及息肉样机化组织,导致机化性肺炎。支气管、细支气管受累表现为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纤毛破坏,管壁水肿,管壁及黏膜下淋巴细胞和/或巨噬细胞浸润,呈“套袖样”改变,也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浸润细胞类似肺泡腔,此外含有黏液物质,后期上皮细胞被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替代,后期管腔和管壁存在纤维组织,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支气管炎。

 

六、临床表现

MPP 多见于 5 岁及以上儿童,5 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1 岁以下少见。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早期多为干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SMPP 多发生于病程 1 周左右,伴有肺内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 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时,患者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肺栓塞的患者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受损的表现。

少数 MPP 可发展为危重症,多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气道发生 PB、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以及严重 PE 等有关,可同时合并严重肺外并发症。极少数患者以严重肺外并发症为主要表现,肺部表现轻。

 

七、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

MPP 早期胸片或胸部 CT 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肺泡炎性改变则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有磨玻璃样阴影、斑片状、节段乃至大叶性实变,常见肺不张,可伴有肺门影增大,重者可合并胸腔积液。单侧病变较双侧多见,病灶内可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呈现中-高密度影,实变面积越大、受累肺叶越多则密度越高。多种形态、大小不等和密度不均的病灶可混合出现。可伴有黏液嵌塞征。

部分 MPP 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胸部高分辨 CTHRCT)显示为小叶中心结节影、“树芽征”、分支样线条征、细支气管扩张以及马赛克征象,可同时伴有支气管炎症,出现支气管壁增厚和分泌物堵塞。

MPP 出现肺内并发症时,如 PE、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 NP),可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见并发症)。

 

八、可弯曲支气管镜下表现

可弯曲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下表现与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轻者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有小结节突起,管腔可有分泌物。MUMPP SMPP 患者支气管腔可存在黏液栓,甚至完全堵塞管腔(并发塑形性支气管炎),黏膜可坏死、脱落或溃疡形成(常预示肺组织也坏死),更严重者软骨破坏和裸露,部分病例约在病程 2 周后出现管腔通气不良、增生、狭窄和闭塞,狭窄和闭塞可呈永久性,即发生闭塞性支气管炎后遗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