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F1代动物神经病理学检查 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 定性检查目的: a) 鉴别神经系统出现病理学变化的部位和区域, b) 鉴别受试物引起神经病变的类型, c) 确定神经病理学变化的严重程度。 方法:选取代表性神经组织病理切片,用于判断神经组织病变损伤程度。PND22或更早 F1代动物脑组织切片可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对特定脑区开展形态学(定量)评估以及体视学评估:形态学评估包括对特定脑区的线性或区域测量。体视学评估可通过诸如神经解剖特定区域的体积或细胞数量等参数确定处理相关的毒性效应。 脑组织取材的主要部位:嗅球、大脑皮层、海马、基底神经节、丘脑、下丘脑、中脑(顶盖、脚盖和大脑脚)、脑桥、延髓和小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组织取材须包括:带有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眼球、脊髓膨大处(颈、腰)、背侧和腹侧神经根、近端坐骨神经、胫神经近端(膝部)和胫神经腓肠肌分支。脊髓和外周神经组织切片包括:横向切片和纵向切片。神经病理学评价包括:细胞形态改变(神经细胞空泡、退行性改变和坏死)、组织学变化(胶质增生、白细胞浸润和囊性形成)和神经发育损伤指征的检查。神经发育过程中毒性病理学改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a) 嗅球、大脑或小脑总体尺寸或形状的改变; b) 脑部各个区域相对尺寸的改变,包括由于正常流动细胞群的丢失、停留、轴突投射(例如,小脑的外胚层、胼胝体)造成的区域尺寸减小或增大; c) 增殖、迁移和分化的改变,例如,出现过度凋亡或坏死的神经元,神经元聚集和分布异常,来源不清和分化异常的神经元,大脑各层结构相对大小的改变; d) 髓鞘外形改变,包括髓鞘总体尺寸变小或髓鞘结构变化; e) 脑积水的迹象,特别是脑室增大、中脑水管狭窄和大脑半球萎缩。 7.4 F1代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神经病理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步骤如下: a)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如果高剂量组的动物未出现神经病理学改变,则无需进行下一步分析; b) 如果高剂量组的动物出现神经病理学改变,则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动物需进一步做神经病理学检查; c) 如果高剂量组的动物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试验终止,则对高、中剂量组动物进行神经病理学检查; d) 如果在定性和定量检查中出现任何与受试物相关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则应根据所有剂量组全部动物的评价,确定损伤或形态学改变频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剂量-反应关系。记录并评价的内容包括脑部所有区域出现的神经病理学的改变。确定损伤类型的严重程度,区分各等级的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剂量-反应关系。
8 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 8.1 数据处理 将所有的数据和结果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表中应显示受孕的雌性动物数、各性别 F1代动物数、各种毒性反应及其出现动物百分数。 8.2 结果评价 神经发育毒性试验用于评价妊娠期宫内和产后、在神经发育早期重复暴露受试物产生的神经发育毒性效应。一般毒性和神经发育毒性终点是本试验的重点,可能出现两种试验结果,即:F1代动物神经发育毒性效应与母体一般毒性同时发生,或各剂量组 F1代动物发生神经发育毒性效应时母体不发生一般毒性。与神经发育毒性评价相关试验得出的所有数据,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报告和动物试验研究(毒代动力学数据、结构-活性信息和其他毒性研究的数据)应全部纳入毒性特征描述。统计分析应最大程度减少Ⅰ类错误(假阳性)和Ⅱ类错误(假阴性)。
9 试验报告 9.1 试验名称、试验单位名称、联系方式、报告编号。 9.2 试验委托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样品受理日期。 9.3 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期、试验项目负责人、试验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发日期。 9.4 试验摘要。 9.5 受试物:名称、批号、剂型、状态(包括感官、性状、包装完整性、标识)、数量、前处理方法、溶媒。 9.6 实验动物:物种、品系、性别、周龄、级别、数量、体重、来源(供应商名称、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动物检疫、适应情况、饲养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实验动物设施使用许可证号)、饲料来源(供应商名称)。 9.7 试验方法:试验分组、每组动物数、剂量选择依据、受试物给予途径及期限、受试物体积、物理形态、最终浓度、稳定性和均一性、溶媒、观察指标、实验仪器、统计方法。 9.8 试验结果(分列和汇总,若适用则列出均值和标准差): a)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动物数; b) 每项测试方法所用动物数和窝数; c) 动物和出生后动物识别号码; d) 窝大小和各性别平均体重; e) 动物体重和体重变化,包括 F0代和 F1代动物终体重; f) 饲料摄食量、饮水量(通过饮水方式染毒); g) 各剂量组不同性别动物的毒性反应,包括中毒体征和死亡(包括时间和死因); h) 中毒体征、严重程度、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后续结果; i) 时间点对应的各项发育测试(体重、性成熟和个体行为测试)结果; j) 不同性别动物的行为、功能、神经病理测试结果; k) 大体病理变化; l) 脑质量; m) 神经体征和损伤诊断,包括自然发生的疾病或状态; n)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至少分三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网织红细胞、骨髓涂片细胞学; o) 电解质平衡、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肝(细胞、胆管)肾功能等方面。至少包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Urea)、肌酐(Cr)、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氯、钾、钠指标。必要时可检测钙、磷、尿酸(UA)、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山梨醇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激素等指标; p) 标本研究结果图片; q) 形态计量法评估切片同源性的低分辨率图片; r) 吸收和代谢数据,包括单独代谢动力学试验补充数据(如果有); s) 数据的统计处理,包括数据分析的统计模型和结果,无论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9.9 试验结论:根据数据结果给出受试物是否能够引起神经发育毒性的结论,以及受试物的 NOAEL和/或 LOAEL及其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