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340—2025)

2025-9-29 21:53| 发布者: 启疾光| 查看: 103| 评论: 0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预防控制的总体原则、布局与建筑卫生学要求、工程控制、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测、管理控制等防控措施,适用于工作场所中致肺组织纤维化等呼吸系统损害的粉尘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


 

附 录 F

(规范性)

粉尘危害防控措施

F.1 粉尘危害防控措施见表 F.1

F.1 降低粉尘职业病危害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

序号

对策措施

措施内容

1

工艺革新

工艺、技术、材料和设备管理

1)以无粉尘危害的作业替代有粉尘危害作业,以低危害的原辅材料替代可能产生致癌性、致敏性、高致纤维化性粉尘的原辅材料,以结晶型物料替代粉体物料;

2)改善工艺或作业方法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及扩散,优先选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和湿式作业等有利于粉尘危害防治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

2

合理布局

总体布局和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管理

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分区及不同类型工艺与设备,避免可能产生的粉尘的扩散和交叉污染。

工程防护

采取适宜的工程控制措施

1)保持作业湿式;

2)密闭、隔离、围挡等;

3)局部排风;

4)全面通风。

具体见附录 A

作业管理

1)职业禁忌证管理

实施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筛查职业禁忌证,禁止存在职业禁忌证劳动者从事粉尘作业。

2)危害告知和教育培训

1)合同告知;

2)警示标识和告知卡管理;

3)公告栏管理;

4)上岗前及在岗期间培训。

3)个体防护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加强佩戴使用情况指导、监督等。

4)作业优化

改进作业方式,优化作业位置与距离等;降低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时间。

5)风险监测

实施粉尘危害监测,定期开展粉尘作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评估。

5

健康管理

健康监测及干预

实施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监测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健康异常或损害等,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