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DR 检查前准备 5.1
设备准备 5.1.1 检查机房设施和成像设备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核查设备有无足够存储空间。 5.1.2 检查机架、摄影床、摄影架、曝光手闸和急停开关等是否正常。 5.1.3 检查平板探测器通信是否正常,设备系统与 PACS 网络通讯是否正常。 5.1.4 检查机房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设备使用范围。 5.1.5 根据设备需要,按照相关操作要求对 X 射线管进行预热。 5.2
受检者准备 5.2.1 按照充分暴露被检部位的原则,检查前去除影响图像质量的衣物、饰物、膏药等异物。当涉及到受检者隐私部位时,宜穿无纽扣或无印染图案的纯棉衣服,或更换专用检查服。 5.2.2 对呼吸状态有要求的摄影体位,指导受检者预先做好呼吸训练。 5.2.3 遇到体弱或行动不便、外伤的受检者,请陪同人员协助。严重外伤或病情危重的受检者过床时,动作轻稳,避免二次损伤。 5.2.4 观察泌尿系结石的腹部摄影等检查前,宜做肠道准备,减少肠内容物和气体的重叠干扰。 6
DR 检查流程 6.1 常规临床检查应遵守本标准 6.2~6.16 的要求,特殊情况下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6.2 接诊,关闭机房门。核对受检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和年龄(出生年月)等。阅读病史,确认检查部位、摄影体位和侧别(左侧或右侧),核实育龄期女性是否怀孕,发现不符或有疑问时及时与申请医生核实。 6.3 在 DR 设备操作界面录入或调取受检者信息,选择检查部位和摄影体位。 6.4 设备准备。根据摄影部位和体位将探测器放置在合理位置,调整摄影床或摄影架的高度,固定 X射线管位置,调整设备组件距离。准备过程中避免磕碰受检者。 6.5 受检者着装等准备。 6.6 呼吸训练。需要呼吸配合的检查项目,预先对受检者进行呼吸训练。 6.7 体位设计。 6.8 调整中心线。 6.9 调整照射野大小。 6.10 对受检者和机房内陪同人员进行必要的屏蔽防护。 6.11 选择摄影条件,调节曝光参数。 6.12 嘱受检者勿动,传达呼吸或屏气指令,关闭操作室门,选择合适时机曝光。通过观察窗时刻关注受检者,避免因受检者身体移动、咳嗽等因素导致重拍。 6.13 解除屏气(如需),告知受检者恢复正常状态。 6.14 预览图像,确认影像符合诊断要求。 6.15 告知受检者检查结束,详细说明查询结果的时间和方式。移开设备,避免碰撞受检者,对行动不便者进行协助。待受检者离开,整理机房,设备恢复至常用位置。 6.16 进行图像处理,上传图像,排版打印照片。 7
DR 常见检查技术 7.1
胸部正位 7.1.1
诊断学要求 7.1.1.1 影像范围包括肺尖至双侧肋膈角、两侧骨性胸廓和软组织。 7.1.1.2 骨性胸廓左、右对称显示,胸锁关节左、右对称投影于第 3 胸椎至第 4 胸椎水平。 7.1.1.3 肩胛骨内侧缘投影于肺野之外。 7.1.1.4 右侧膈顶不高于第
10 后肋水平。 7.1.1.5 肺纹理清晰锐利,能连续追踪到肺野外带,左、右肺野亮度基本一致。 7.1.1.6 无运动伪影、体外物品干扰影、探测器伪影及滤线栅切割影。 7.1.2
体位设计要求 7.1.2.1 受检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双脚略分开,双下肢均匀负重。 7.1.2.2 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垂直,并与其纵轴中线重合。 7.1.2.3 肘关节屈曲,双手背于髂部,双肩旋前紧贴摄影架,下颌略抬高。 7.1.3
成像技术要求 7.1.3.1 中心线:对准双侧肩胛下角连线中点上 3 cm(第 6 胸椎)处,垂直于探测器入射。 7.1.3.2 摄影参数:110
kV~125 kV,AEC(双上电离室),FDD≥180 cm(心脏成像时 200 cm),使用滤线栅。 7.1.3.3 呼吸方式:深吸气末屏气曝光。 7.1.4
注意事项 7.1.4.1 受检者站立不稳时,嘱其双臂抱紧摄影架或坐立位成像。受检者无法站立或坐立时,选取仰卧位摄影。 7.1.4.2 外伤检查时,使用
70 kV 和肋骨图像处理参数,其他条件不变。 7.2
胸部侧位 7.2.1
诊断学要求 7.2.1.1 影像范围包括全部肺野及胸廓软组织。 7.2.1.2 胸骨及胸椎呈侧位显示,左、右肺野后缘重叠,肋膈角清晰显示。 7.2.1.3 两侧上肢与肺野无重叠。 7.2.1.4 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7.2.1.5 无运动伪影、体外物品干扰影、探测器伪影及滤线栅切割影。 7.2.2
体位设计要求 7.2.2.1 受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双下肢均匀负重。 7.2.2.2 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平行,腋中线与探测器纵轴中线重合。 7.2.2.3 被检侧肢体紧贴摄影架,双臂上举置于头顶,下颌略抬高。 7.2.3
成像技术要求 7.2.3.1 中心线:水平方向,经腋中线第 6 胸椎水平(双侧肩胛下角连线中点上 3 cm 处)垂直于探测器入射。 7.2.3.2 摄影参数:120
kV~140 kV,AEC(中间电离室),FDD≥180 cm(心脏成像时 200 cm),使用滤线栅。 7.2.3.3 呼吸方式:深吸气末屏气曝光。 7.2.4
注意事项 7.2.4.1 常规摄取左侧位。当胸部后前位影像中发现病灶时,选取病变侧靠近摄影架的体位摄影。 7.2.4.2 受检者站立不稳时,应嘱受检者手握辅助固定装置或陪同人员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