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R常见检查操作标准(WS/T 873—2025 )

2025-10-22 21:24| 发布者: 医智宝| 查看: 140| 评论: 0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数字X射线摄影(DR)检查的一般要求、检查前准备、检查流程和DR常见检查项目的诊断学要求、体位设计和成像技术要求,适用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 ...


7.3 颈椎正位

7.3.1 诊断学要求

7.3.1.1 影像范围包括颅底至第 1 胸椎及颈部两侧软组织。

7.3.1.2 颈椎椎体左、右对称,显示于影像纵轴中线。

7.3.1.3 3 至第 5 颈椎位于影像中心,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7.3.1.4 下颌骨下缘与枕骨下缘的影像重叠。

7.3.1.5 椎体骨皮质、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

7.3.1.6 无运动伪影、体外物品干扰影、探测器伪影及滤线栅切割影。

7.3.2 体位设计要求

7.3.2.1 受检者背靠摄影架站立,双下肢均匀负重。

7.3.2.2 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垂直,并与其纵轴中线重合。

7.3.2.3 调整头部,使上颌中切牙咬合面至乳突尖连线与平板探测器垂直。

7.3.3 成像技术要求

7.3.3.1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0°15°角,对准甲状软骨下缘入射。

7.3.3.2 摄影参数:70 kV80 kVAEC(中间电离室),FDD≥120 cm,使用滤线栅。

7.3.3.3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7.3.4 注意事项

7.3.4.1 下颌骨不能抬高者适当选择中心线倾斜角度,使中心线平行于下颌底与枕骨下缘连线。但倾斜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椎体投影严重变形。

7.3.4.2 严重外伤或无法立位摄影的受检者,可进行仰卧位摄影。

 

7.4 颈椎侧位

7.4.1 诊断学要求

7.4.1.1 影像范围包括外耳孔上 1 cm 至第 1 胸椎及颈部软组织。

7.4.1.2 显示颈椎自然生理曲度,第 3 至第 5 颈椎位于影像中心。

7.4.1.3 椎体呈侧位显示,椎体后缘重叠,无双边影,下颌骨与椎体无重叠。

7.4.1.4 椎体骨皮质、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

7.4.1.5 无运动伪影、体外物品干扰影、探测器伪影及滤线栅切割影。

7.4.2 体位设计要求

7.4.2.1 受检者侧立或坐于摄影架前,双下肢均匀负重。

7.4.2.2 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平行,颈部保持自然生理弯曲。

7.4.2.3 肩部紧贴摄影架,双肩下垂(必要时手提重物),下颌前伸。

7.4.3 成像技术要求

7.4.3.1 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平面颈部的中点,垂直于探测器入射。

7.4.3.2 摄影参数:70 kV80 kVAEC(中间电离室),FDD≥120 cm,使用滤线栅。

7.4.3.3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7.4.4 注意事项

7.4.4.1 体位设计时,颈椎不宜过屈或过伸。

7.4.4.2 严重外伤或无法立位摄影的受检者,可选取仰卧水平侧位。

 

7.5 胸椎正位

7.5.1 诊断学要求

7.5.1.1 影像范围包括第 7 颈椎至第 1 腰椎及胸背部软组织。

7.5.1.2 胸椎椎体和棘突位于影像纵轴中线,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7.5.1.3 椎体边缘、椎弓根、肋椎关节、棘突和横突清晰可见。

7.5.1.4 椎体骨皮质、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7.5.1.5 无运动伪影、体外物品干扰影、探测器伪影及滤线栅切割影。

7.5.2 体位设计要求

7.5.2.1 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垂直,并与其纵轴中线重合。

7.5.2.2 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双下肢伸直。

7.5.3 成像技术要求

7.5.3.1 中心线:对准双侧肩胛下角连线中点(第 7 胸椎,男性亦可对准双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3 cm4 cm 处),垂直于探测器入射。

7.5.3.2 摄影参数:70 kV80 kVAEC(中间电离室),FDD≥110 cm,使用滤线栅。

7.5.3.3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7.6 胸椎侧位

7.6.1 诊断学要求

7.6.1.1 影像范围包括第 7 颈椎至第 1 腰椎及胸背部软组织。

7.6.1.2 胸椎椎体以自然生理曲度显示于影像纵轴中线。

7.6.1.3 3 至第 12 椎体呈侧位显示,椎体后缘重叠,无双边影,胸椎与肱骨无重叠。

7.6.1.4 椎体边缘、椎弓根、椎间关节、棘突清晰可见。

7.6.1.5 椎体骨皮质、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7.6.1.6 无运动伪影、体外物品干扰影、探测器伪影及滤线栅切割影。

7.6.2 体位设计要求

7.6.2.1 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平板探测器平行。

7.6.2.2 双臂上举置于头顶,双下肢并拢且屈曲,保持身体稳定。

7.6.2.3 肩部及骨盆无旋转。

7.6.3 成像技术要求

7.6.3.1 中心线:对准双侧肩胛下角连线中点(第 7 胸椎,男性亦可对准双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3 cm4 cm 处),垂直于探测器入射。

7.6.3.2 摄影参数:75 kV85 kVAEC(中间电离室),FDD≥110 cm,使用滤线栅。

7.6.3.3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下或者深吸气末屏气曝光。

7.6.4 注意事项

7.6.4.1 腰部垫棉垫有助于维持身体稳定,膝关节处垫棉垫有助于防止骨盆旋转。

7.6.4.2 如果胸椎正位影像显示脊柱有侧弯,在侧位摄影时,胸椎凸面贴近摄影床。

7.6.4.3 从受检者背侧见上部胸椎棘突走向与影像探测器平面成角较大时,中心线可向头侧倾斜10°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