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排尿异常的护理。 1.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配合程度、治疗及用药情况。 (2)评估患者饮水习惯、饮水量,排尿次数、量、伴随症状,尿液的性状、颜色、透明度等。 (3)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有无腹痛、腹胀及会阴部皮肤状况;了解患者有无导尿管、尿路造口等。 2.护理要点 (1)尿失禁的护理。 1)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 2)及时清洁会阴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3)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纸尿裤、尿套、尿垫、集尿器或留置导尿管等。 (2)尿潴留的护理。 1)诱导排尿,如调整体位、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按摩等。 2)留置导尿管定时开放,定期更换。 3.注意事项 (1)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尿失禁时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 (3)严禁长时间使用集尿器包裹生殖器。 (4)留置导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口清洁。 (5)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九)排便异常的护理。 1.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饮食习惯、治疗和检查、用药情况。 (2)评估患者排便习惯、次数、量,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排便费力、便意不尽等症状。 (3)评估患者肛周皮肤情况,如有无破溃等。 2.护理要点 (1)便秘的护理。 1)指导患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 2)指导患者按摩腹部,鼓励适当运动。 3)指导患者每天训练定时排便。 4)遵医嘱给予便秘患者通便药物,必要时进行灌肠处理。 (2)腹泻的护理。 1)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2)保持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评估肛周皮肤有无破溃、湿疹、失禁性皮炎等,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及时补充水分。 4)记录排便的次数和粪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5)持续腹泻患者,可考虑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或造瘘袋收集排泄物。 (3)大便失禁的护理。 1)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性状、排便次数。 2)使用防水护垫,以保护床单和患者衣裤不受污染。 3)做好会阴及肛周皮肤护理,评估肛周皮肤有无破溃、湿疹、失禁性皮炎等,必要时涂皮肤保护剂。 4)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5)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以往排便习惯,定时排便,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肉收缩训练。 3.注意事项 (1)定时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运动。 (3)便秘患者应重点防范发生肠梗阻。 (4)腹泻患者应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 (5)大便失禁、腹泻患者,应注意观察并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十)濒死期护理。 1.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濒死期的临床征象,包括病情持续恶化,出现极度倦怠、虚弱和嗜睡症状;反应迟钝、沟通能力下降;食欲减退,吞咽困难;尿量减少、新发尿失禁或大便失禁;呼吸模式改变,伴有喉鸣音;皮肤斑驳样改变、皮温显著降低,四肢末端尤为明显等。 2.护理要点 (1)识别患者是否出现濒死期的临床征象。 (2)关注患者病情恶化征象,如生命体征变化和疼痛反应改变等。 (3)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为家属提供参与照顾患者的机会。 (4)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减轻痛苦。 3.注意事项 应提前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为患者度过生命终末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三、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一)心理精神支持。 1.评估和观察 (1)评估患者既往心理精神疾病史和药物依赖史。 (2)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能力、意识状态、行为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评估患者心理需求,了解其心理痛苦情况。 (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了解其生活状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满意度等。 (5)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利用等。 2.支持要点 (1)以专注且非评判性的态度倾听患者,并与患者沟通交流。 (2)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 (3)增加社交互动,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隔离感。 (4)协助患者及家属识别可能潜在的压力源和危机情况,制定相应对策,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急救和危机干预服务。 (5)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正念等放松训练方法。 3.注意事项 (1)当患者不具备决策能力时,需明确代理决策者并评估其决策能力。 (2)应注重倾听与陪伴患者,定期评估和记录照护效果、病情变化及患者和其家庭的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