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查:目前有多种相对成熟的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查技术,包括核基质蛋白 22(NMP22)、膀胱肿瘤抗原相关(BTAstat
及 BTAtrak)、免疫-细胞检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尿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等。 其他包括:端粒酶、存活素、微卫星分析、细胞角蛋白检查等,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均低于尿细胞学检查。 FISH 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特异性低于尿细胞学检查。有膀胱炎症、结石、放疗等病史患者的尿液标本特异性低。FISH 技术在我国人群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因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尚无能取代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的尿肿瘤标志物。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 及 CT 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 aphy urography,CTU)、MRI 及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胸部 X 线摄片或胸部 CT 等,主要目的是了解膀胱病变程度、范围、胸腹盆腔脏器、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及上尿路情况,有助于判断膀胱癌临床分期
。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膀胱癌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可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前列腺、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情况。 超声检查可通过经腹、经直肠、经尿道三种途径进行。 经腹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 63%~98%,特异性为99%。可以同时检查肾脏、输尿管和腹部其他脏器。 经直肠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前列腺,近距离观察肿瘤基底部,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膀胱充盈不佳的患者。 经尿道超声检查需在尿道表面麻醉下进行,虽然其影像清晰,判断肿瘤分期准确性比较高,但属于有创伤性检查,未广泛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基底部血流信号,但肿瘤血流征象对肿瘤分期、分级判断价值有限。 超声造影可提高膀胱癌检出率及评估膀胱肿瘤侵犯深度。超声无法准确诊断膀胱原位癌。 超声图表现:膀胱壁有异常的局限性突起,不随体位移动;或膀胱壁表面不规整,膀胱壁层次结构中断消失;或强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或肿块,呈乳头状或菜花状,有蒂或无蒂;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显示肿瘤内或边缘的血流信号。 (2)CT 检查:CT 检查(平扫+增强扫描)在诊断和评估膀胱肿瘤浸润范围方面有价值,可以发现较小肿瘤(1~5mm)。若膀胱镜检查显示肿瘤为宽基无蒂、恶性度高、有肌层浸润的可能时建议 CT 检查以判断肿瘤浸润范围、是否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 CT 检查对膀胱原位癌及输尿管显示欠佳;很难准确区分非肌层浸润膀胱癌(Ta、T1)和 T2~T3a 期膀胱癌,很难确定肿大淋巴结性质。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患者 CT 检查的准确率为
54.9%,其中约 39%分期偏低,6.1% 分期偏高。既往有肿瘤手术史患者因局部炎症反应可导致分期升高。 CTU:建议膀胱多发性肿瘤、高危肿瘤及膀胱三角区肿瘤患者行 CTU 检查。CTU 能提供上尿路、周围淋巴结和邻近器官的状态等信息,已基本替代传统 IVU 检查。 CT 检查图像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外缘较光滑,肿瘤向壁外侵犯时可显示为膀胱壁外缘毛糙。较大肿块内缘常见砂粒状钙化影,大而表浅的肿瘤可出现膀胱轮廓变形。平扫肿块 CT 值 30~40HU,增强后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向壁外生长时,表现为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可显示盆腔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3)多参数 MRI:MRI 检查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诊断及肿瘤分期。MRI 检查有能显示肿瘤是否扩散至膀胱周围脂肪、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等,可评估邻近脏器的受侵犯情况。 膀胱肿瘤 T1 加权像与膀胱壁像似的低至中等信号强度,高于低信号的尿液、低于呈高信号的膀胱周围脂肪。T2 加权像尿液呈高信号,正常逼尿肌为低信号,大多数膀胱肿瘤为中等信号。低信号的逼尿肌出现中断现象提示肌肉层浸润。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评估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价值。 动态增强 MRI 在显示是否有肌层浸润方面,准确性高于CT 或非增强 MRI;对<T3a 肿瘤准确率优于 CT 检查,对淋巴结的显示与 CT 相仿。多参数 MRI 检查在评估膀胱癌肌层是否受侵犯方面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为 90%~94%,特异性87%~95%。高场强(3.0T)及 DWI 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MRI 评估骨转移的敏感性高于 CT,甚至优于核素骨扫描。 MRU 检查: MRU 能显示整个泌尿道,显示上尿路梗阻部位及原因、是否有上尿路肿瘤等。MRU 特别适用于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患者、IVU 检查肾脏不显影及伴有肾盂输尿管积水患者。 (4)IVU:IVU 检查目的是显示是否伴有上尿路肿瘤。由于 IVU 检查诊断上尿路肿瘤的阳性率低,漏诊风险高,特别是小的上尿路肿瘤或尿路积水不显影时更易漏诊。CTU、MRU 检查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现已替代 IVU 检查。 (5)X 线摄片或胸部CT检查:胸部正、侧位 X 线摄片是患者术前和术后常规检查项目,了解有无肺部转移,判定临床分期。 胸部CT检查是肺部转移更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肺部有结节或 MIBC 拟行全膀胱切除的患者推荐术前行胸部 CT 以明确有无肺转移 。 肺转移瘤在胸部X 线片及胸部CT片上表现为单个、多发或大量弥漫分布的圆形结节性病灶。 (6)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是检测骨转移最常用的方法,敏感性高,能评估是否有骨转移病灶以明确肿瘤分期,比X 线片提前 3~6 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 骨扫描不是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患者出现骨痛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风险时推荐进行检查。 膀胱癌骨转移灶为溶骨性改变,多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少数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脊柱是骨转移的常见部位,其次为盆骨、肋骨、颅骨及股骨、肱骨的近端。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特异性不高,尤其是对单发或少发病灶的良恶性鉴别需要 CT 或 MRI 检查确认。 (7)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示踪剂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经肾脏排泌到膀胱,影响膀 胱内较小肿瘤及膀胱周围区域淋巴结的显影,费用高,PET-CT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目前常用的新型示踪剂包括胆碱、蛋氨酸、乙酸等。碳-11(11C)-胆碱和 11C-乙酸不经泌尿系统排泄,能同时显示膀胱肿瘤及淋巴结转移。PET-CT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优于 CT 及MRI,用于 MIBC 患者的术前分期、晚期患者转移情况及疗效评价。PET-CT 尚无法取代 MRI 和骨扫描在骨转移瘤诊断方面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