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诊疗指南

2025-9-9 21:06| 发布者: 医智宝| 查看: 230| 评论: 0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 9 位,男性恶性肿瘤的第 7 位(9.5/10 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年龄 50~70 岁,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 3~4 倍。 ... ... ... ... ...


2. NMIBC二次电切

NMIBC 电切术后,肿瘤残余是肿瘤术后复发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首次 TURBt 术后肿瘤残留率为 4%78%,与肿瘤分期、大小、数目以及医师技术相关。首次单发肿瘤残留率为 22%,多发肿瘤的残留率达 45%。直径<3cm 残留率为 19%,≥3 cm 残留率为 42%。中、高分级的 T1 期膀胱癌期患者,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率达 33%55%TaG3 期为 41.4%

由于电切技术和送检肿瘤标本质量问题,存在病理分期偏差。研究显示:约 1.3%25%首次电切为 T1 期的患者在二次电切后被证实为 MIBC;若首次电切标本无肌层成分,二次电切发现 45% MIBC,二次电切可纠正 9%~49%患者病理分期。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 2451 例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灌注治疗的 T1G3/HG 级肿瘤(其中935 例二次切除),结果显示,二次切除能改善初次切除标本中无肌肉成分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可使 T1 期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率由 63.24%降到 25.68%,肿瘤进展率由 11.76%降到 4.05%。高级别 T1 期肿瘤二次电切后随访 10 年,无病生存率为 69.7%,而单次电切者为 49.6%

二次电切可发现膀胱肿瘤残留病灶,获得更准确的病理分期,改善无复发生存率及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1)二次电切适应证包括:①首次 TURBt 不充分;②首次电切标本中没有肌层组织(除外 TaG1/低级别肿瘤和单纯原位癌除外);③T1 期肿瘤;④G3(高级别)肿瘤,单纯原位癌除外。

2)二次电切时机:首次 TURBt 术后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后期灌注化疗,若间隔时间过短,因黏膜炎性肿等与残存肿瘤病变鉴别困难。

目前推荐首次术后 26 周左右行二次电切,原肿瘤部位需要再次切除,深度达深肌层。

3)手术要点:依次切除原肿瘤基底部位(包括周围黏膜炎性水肿区域)、可疑肿瘤部位。需切除至膀胱深肌层。建议基底部以活检钳或电切环取活检,必要时做随机活检。

4)二次电切术后灌注:推荐在二次电切术后 24 小时内即刻灌注治疗。术中出现膀胱穿孔或严重的肉眼血尿者不建议灌注。对于高危 NMIBC 患者二次电切术后病理未见肿瘤残存,推荐膀胱灌注 BCG 或灌注化疗药物。若术后有肿瘤残存,推荐 BCG 膀胱灌注治疗或膀胱切除术;若二次电切病理期为MIBC,建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3.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能获得比较多的膀胱肌层组织,提高肿瘤标本质量,利于分期。激光技术汽化效果好,组织切割精准,术中出血和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概率低,更适合NMIBC 整块切除。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激光包括钬激光、绿激光、铥激光及1470 半导体激光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手术的近期疗效与 TURBt 相似,尚缺少远期疗效证据。

4.膀胱部分切除术

绝大部分 NMIBC 患者可通过 TURBt 切除。少数有足够切缘的单发孤立的肿瘤、膀胱憩室内肿瘤且随机活检未发现原位癌的患者,为降低电切造成膀胱穿孔风险,可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建议膀胱部分切除术同期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至少包含髂总、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术后膀胱免疫灌注或全身辅助化疗。

5.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对部分高危 NMIBC 亚组或极高危患者,若存在以下高危情况:多发及反复复发高级别肿瘤、高级别 T1 期肿瘤;高级别肿瘤合伴原位癌、淋巴血管浸润、微乳头肿瘤或 BCG 灌注失败的患者,推荐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不接受膀胱切除的患者可选择同步放化疗或 TURBt+BCG 膀胱灌注,需将不同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告知患者,与患者沟通讨论后决定。

8 NMIBC 患者手术治疗推荐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MIBC 患者手术治疗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URBtNMIBC患者主要治疗手段             强烈推荐

可用荧光或NBI膀胱镜,提高Tis或微小病灶切除率       推荐

若首次 TURBt 不充分;电切标本无肌层组织;         推荐

TaG1/低级别肿瘤和原位癌除外);

T1 期肿瘤;G3(高级别)肿瘤推荐

首次术后 26 周左右行二次电切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可作为NMIBC治疗        可选择

部分高危NMIBC亚组或极高危患者,推荐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推荐

采用荧光或NBI膀胱镜,提高原位癌或微小病灶诊断率     可选择

经尿道激光手术是NMIBC患者的治疗选择           可选择

小低级别乳头状肿瘤可在门诊电灼                可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TURBt 术后膀胱灌注治疗

NMIBC患者TURBt术后复发率高, 5年内复发率为24%84%。复发与原发肿瘤切除不完全、肿瘤细胞种植或新发肿瘤有关;部分患者会进展为 MIBC。因此,推荐所有 NMIBC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包括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灌注免疫治疗(表 9、表 10)。

1. 膀胱灌注化疗(表 9

1)灌注治疗的时机

TURBt 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能够杀灭术中播散或/和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能显著降低 NMIBC患者的复发率。

研究显示:2844 NMIBC 患者 TURBt 术后即刻灌注丝裂霉素 C,复发率为 27%,对照组为 36%;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术后即刻灌注吉西他滨能使复发率降低34%

最新荟萃分析显示:2278 NMIBC 患者,TURBt 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 5 年复发率降低 35%[风险比(hazard ratioHR0.65P<0.001),但不能降低患者进展及死亡风险。

因此,为预防肿瘤细胞种植,所有 NMIBC 患者均推荐行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应在术后 24 小时内尽早完成灌注化疗(最理想是术后6小时内完成灌注)。若术中膀胱穿孔或术后严重肉眼血尿时不建议即刻灌注。

②术后早期和维持膀胱灌注化疗:中危及高危 NMIBC患者术后即刻灌注化疗后需要维持灌注化疗或 BCG 灌注治疗以降低肿瘤复发率。目前不推荐持续 1 年以上的膀胱灌注化疗。

2)膀胱灌注方案包括:早期诱导灌注:术后 48 周,每周 1 次膀胱灌注;之后维持灌注:每月 1 次,维持 612 个月。

①低危 NMIBC 患者术后即刻灌注后,肿瘤复发率很低,因此即刻灌注后不推荐维持膀胱灌注治疗。

②中危 NMIBC 患者,一般建议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后,继续膀胱灌注化疗,每周 1 次,共 8 周,随后每月 1 次,共 10 个月,预防复发。也可选择 BCG 灌注。

③对于高危 NMIBC 患者,推荐术后膀胱灌注 BCG,预防复发及进展。若复发耐受 BCG,可选择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采用不同化疗药物的维持灌注方案疗效有显著差别,但不推荐 1 年以上的膀胱灌注化疗。

3)灌注化疗药物的选择:常用灌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剂量为每次2060mg )、吉西他滨(剂量为每次1000mg)、吡柔比星(剂量为每次 3050mg)、表柔比星(剂量为每次 5080mg)、多柔比屋(剂量为每次3050mg)、羟基喜树碱(剂量为每次 1020mg)等。

化疗药物应通过导尿管灌入膀胱,并保留0.52小时。膀胱灌注化疗效果与尿液 pH 值、化疗药物浓度及剂量、药物作用时间有关。灌注前禁水6小时,减少尿液将药物稀释。

膀胱灌注化疗主要副作用是化学性膀胱炎,与灌注剂量和频率相关,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及肉眼血尿,与灌注剂量及频率有关。轻者在灌注间歇期可自行缓解,多饮水即可。若出现严重的膀胱刺激征,应延迟或停止灌注治疗,多数副作用在停止灌注后可自行改善。

9 膀胱癌常用膀胱灌注化疗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     剂量   溶媒及体积  保留时间(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裂霉素C   40mg    NS 40ml     2

表柔比星   50mg    NS 40ml     1

吡柔比星   40mg    GS 40ml     0.5

羟基喜树碱  40mg    NS 40ml     2

吉西他滨   1000mg   NS 50ml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NS,生理盐水;GS,葡萄糖注射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