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G (资料性) 检测结果计算
G.1 X、γ、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计算 G.1.1 检测结果计算: 每个检测点至少读取 5 个测量数据,参考格拉布斯准则等统计分析判别方法对离群值进行剔除,然后计算平均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依据检测仪器的校准因子进行修正后得到检测结果: a)当报告的检测结果不包含检测场所本底时,检测结果按公式(G.1)计算: D=(`X- Xb)×k1 ……………………………………………(G.1) 式中: D ——为报告值,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1); `X ——检测点测量读数平均值,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1); Xb ——检测点本底读数平均值,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1); k1 ——与测量射线能量相适应的校准因子,无量纲。 b)当检测结果包含本底时,检测结果按公式(G.2)计算: D=`X×k1 ………………………………………………………(G.2) 式中: D ——为报告值,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1); `X
——检测点测量读数平均值,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小时(μSv·h-1); k1 ——与测量射线能量相适应的校准因子,无量纲。 G.1.2 如果 X 射线装置出束时间小于检测仪表响应时间,先使用公式(G.1)扣除本底,再进行时间响应修正计算;出束时间不小于检测仪器响应时间时亦可按公式(G.1)进行计算。 G.1.3 公式(G.2)适用于出束时间不小于检测仪表响应时间时检测结果的计算,使用公式(G.2)计算时检测报告中需给出经过校准因子修正后的本底范围。
G.2 表面污染检测结果计算 G.2.1 直接测量单位面积上的α或β放射性活度AS,以贝可每平方厘米(Bq·cm-2)表示,按公式(G.3)计算: AS=(n-nB)/(εi×W×εs)=(n-nB)/R …………………………(G.3) 式中: AS ——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可每平方厘米(Bq·cm-2); n ——测得的总计数率,单位为每秒(s-1); nB ——本底计数率,单位为每秒(s-1); εi ——对α或β辐射的仪器效率(表面发射率响应),无量纲; W ——测量仪器探测窗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 εs ——污染源的效率,单位为每秒每贝可(s-1·Bq-1); R ——测量仪器表面活度响应,单位为每秒每贝可平方厘米(s-1·Bq-1·cm2)。 G.2.2 对无法或不适合直接测量的可去除的α或β表面污染采用擦拭样品间接测量,被擦拭表面单位面积上的α或β放射性活度计算方法见 GB/T 14056.1。 G.2.3 单位面积上3H 的放射性活度可以直接采用3H 表面污染探测仪进行测量,对无法或不适合直接测量的可去除的 3H 表面污染采用擦拭样品间接测量,计算方法见 GB/T 14056.2。
G.3 气溶胶中γ放射性核素实验室检测与结果计算 气溶胶中γ放射性核素实验室检测与检测结果计算见 GB/T 16145。
G.4 空气中 3H 实验室检测与结果计算 G.4.1 已制备的水样中 3H 的检测与分析步骤见 HJ 1126。 G.4.2 空气中 3H 活度浓度计算按公式(G.4): A =(ns- nb)M /(60EmVη)……………………………………(G.4) 式中: A——空气中氚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单位为贝可每立方米(Bq·m-3); ns——样品的计数率,单位为每分钟(min-1); nb——本底的计数率,单位为每分钟(min-1); M——吸附剂收集的样品总质量,单位为克(g); m——样品测量使用的质量,单位为克(g); V——采集的空气累积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E——仪器对标准氚样的计数效率,无量纲; η——捕集效率,无量纲; 60——换算系数,单位为每分钟每贝可(Bq-1·min-1)。
G.5 空气中14C 的实验室检测与结果计算 空气中14C的实验室检测与检测结果的计算见EJ/T 1008。
G.6 氡及其子体检测分析与检测结果计算 G.6.1 空气中氡浓度检测分析与检测结果计算见
GB/T 18883 和 GBZ/T 182。 G.6.2 氡子体检测结果计算分析见 GBZ/T 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