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标准(GBZ 339—2025)

2025-10-17 22:11| 发布者: 宝尤好| 查看: 76| 评论: 0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的主要技术要求,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

——关于发布《职业性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等5项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2512)·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目次

前 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5 检测方法 .........................................................5

6 质量保证 ........................................................ 5

7 检测报告编写 .................................................... 7

附录 A (规范性) 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项目 .............8

附录 B (规范性) 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条件 .............10

附录 C (资料性) 空气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 ...........................12

附录 D (资料性) 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布点 .............13

附录 E (资料性) 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15

附录 F (资料性) 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依据与参考标准 ...18

附录 G (资料性) 检测结果计算 .....................................19

附录 H (资料性) 数据处理 .........................................21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震、侯长松、张伟军、战景明、刘德明、王庆斌、朱卫国、刘澜涛、陈飞、武云云。 

 


GBZ 339—2025  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非医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8999 电离辐射监测质量保证通用要求

GB/T 10259 液体闪烁计数器

GB/T 11713 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

GB/T 14056.1 表面污染测定 第 1 部分:β发射体(Eβmax0.15MeV)和α发射体

GB/T 14056.2 表面污染测定 第 2 部分:氚表面污染

GB/T 14584 空气中碘-131 的采样与测定

GB/T 16145 环境及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Z 114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15 低能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标准

GBZ 117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GBZ 118 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

GBZ 125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GBZ 127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

GBZ/T 141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GBZ 143 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

GBZ/T 182 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

EJ/T 900 水中总β放射性测定 蒸发法

EJ/T 1008 空气14C 取样与测定方法

HJ 840 环境样品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

HJ 1126 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JJG 825 测氡仪

JJG 025 氡子体浓度测量仪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放射性气溶胶 radioactive aerosol

固体或液体放射性微粒悬浮在空气或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3.2核技术利用 nuclea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非医疗领域的使用。

3.3低能射线装置 low-energy radiation generating devices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仅能够产生能量低于 1 MeV X 射线、电子流、离子流装置。

示例:核技术利用类的 X 射线衍射仪、X 射线荧光分析仪、离子注入装置、电子束焊机、静电消除器、电子显微镜以及测厚、称重、测孔径、测密度、测料位、测流量等射线装置

3.4核岛 nuclear island

核电厂中核蒸汽供应系统与其配套设施,以及它们所在厂房的总称。

:核岛厂房主要包括安全壳、核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电气厂房、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等

3.5伴生放射性矿 associated radioactive minerals

原矿、中间产品、尾矿、尾渣或其他残留物中铀(钍)系单个核素含量超过 1 Bq/g 的非铀(钍)矿。

3.6接触剂量率 contact dose rate

检测仪器紧贴辐射源或辐射热点表面所测量的周围剂量当量率。

注:单位为J·kg-1·h-1;专用名是Sv·h-1

3.7验收检测 acceptance measurement

为建设项目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而实施的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

3.8周围剂量当量率 ambient dose equivalent rate

单位时间内相应的齐向扩展场在 ICRU 球内逆齐向场方向的半径上深度d 处所产生的剂量当量。

:对强贯穿辐射,推荐d=10 mm

3.9表面污染 surface contamination

表面具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