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价程序

2025-8-22 12:09| 发布者: 国正行| 查看: 379| 评论: 0

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用菌种(包括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酵母及单细胞藻类)的安全性评价程序,适用于食品、食品添加剂用活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酵母及单细胞藻类)的安全性评价,不适用于遗传修饰 ...



E.4 操作步骤

E.4.1 待测菌种的复苏及活化

E.4.1.1 冻干的菌种可按表 E.1给定的培养基,在不含琼脂的相应液体培养基中复苏后再进行测定。

E.4.1.2 将待测菌种按表 E.1的规定,在相应推荐的琼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活化。若菌种在推荐的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不佳,则可添加其他适于该菌生长的碳源或改变培养条件,确保菌种生长良好。

E.1 推荐的培养条件

菌种名称

培养基

培养温度℃

培养条件

培养时间h

双歧杆菌属

MRS-半胱氨酸琼脂

36±1

厌氧

24~48

短乳杆菌

MRS琼脂

28±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植物乳植杆菌/

戊糖乳杆菌

MRS琼脂

28±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清酒广布乳杆菌

MRS琼脂

28±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德氏乳杆菌

MRS琼脂

36±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其他与乳杆菌属培养条件相似的细菌

MRS琼脂

36±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乳酸乳球菌

M17-乳糖琼脂或Elliker琼脂

32±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M17-乳糖琼脂或Elliker琼脂

36±1

厌氧或兼性厌氧

16~24

屎肠球菌

MRS琼脂

36±1

需氧

24~48

1:短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推荐的培养温度为28℃。由于同种内的不同株间对温度的要求会有差异,因此对这2个种内某些株的培养温度可视情况适当调整。

2:其他细菌可根据细菌本身特点选择适宜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E.4.2 质控菌株

每次耐药性测定均需用标准菌株同步操作进行质量控制。

E.4.2.1 推荐使用的质控菌株包括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TCC14917、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ATCC334、乳酸乳球菌乳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ATCC19435、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LMG18311、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ATCC15707、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ATCC29212。或其他等效菌株。

E.4.2.2 质控菌株的使用条件如下:

a) 待测乳杆菌属、乳酪杆菌属、粘液乳杆菌属、乳植杆菌属、联合乳杆菌属、广布乳杆菌属在28℃±1℃条件下培养时,推荐用植物乳植杆菌 ATCC14917或等效菌株作质控菌株。

b) 待测乳杆菌属、乳酪杆菌属、粘液乳杆菌属、乳植杆菌属、联合乳杆菌属、广布乳杆菌属在32℃±1℃条件下培养时,推荐用乳酸乳球菌乳亚种 ATCC19435或等效菌株作质控菌株。

c) 待测乳杆菌属、乳酪杆菌属、粘液乳杆菌属、乳植杆菌属、联合乳杆菌属、广布乳杆菌属在36℃±1 ℃条件下培养时,推荐用副干酪乳酪杆菌 ATCC334或等效菌株作质控菌株。

d) 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进行耐药性测定时,推荐用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LMG18311或等效菌株作质控菌株。

e) 对双歧杆菌进行耐药性测定时,推荐用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ATCC15707或等效菌株作质控菌株。

f) 对肠球菌进行耐药性测定时,推荐用粪肠球菌 ATCC29212或等效菌株作质控菌株。

E.4.3 微量稀释板的制备

E.4.3.1 抗菌药物种类及配制

试验用抗菌药物种类、浓度范围和配制方法见表 E.2

E.2 试验用抗菌药物及配制a

抗菌药物

所属类别

浓度范围 μg/mL

溶剂b

稀释剂c

庆大霉素

氨基糖苷类

0.5~256

卡那霉素

氨基糖苷类

2~1024

链霉素

氨基糖苷类

0.5~256

四环素

四环素类

0.125~64

红霉素

大环内酯类

0.016~8

95%乙醇或冰乙酸d

克林霉素

林可酰胺类

0.032~16

氯霉素

氯霉素类

0.125~64

95%乙醇

氨苄西林

青霉素类

0.032~16

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8.0

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H=8.0

万古霉素

糖肽类

0.25~128

环丙沙星

喹诺酮类

0.25~128

泰利菌素

大环内酯类

0.5~256

冰乙酸d

黏菌素

脂肽类

0.25~128

磷霉素

磷霉素类

1~512

a 表中涉及的溶剂和稀释剂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适当调整。

b 用于溶解粉末状抗菌药物的溶液。

c 用于稀释抗菌药物溶液的试剂。

d 使用冰乙酸做溶剂时,先加1/2体积的水做溶剂,然后逐滴加冰乙酸直至药物溶解,并用水补充至所需体积。

 

E.4.3.2 微量稀释板中抗菌药物布局

微量稀释板中抗菌药物布局见表 E.3

E.3 微量稀释板中抗菌药物布局

A

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抗菌药物

1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庆大霉素

P

0.5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N

卡那霉素c

P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N

链霉素

P

0.5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N

四环素

P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N

红霉素

P

0.016

0.032

0.064

0.125

0.25

0.5

1

2

4

8

N

克林霉素

P

0.032

0.064

0.125

0.25

0.5

1

2

4

8

16

N

氯霉素

P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N

氨苄西林

P

0.032

0.064

0.125

0.25

0.5

1

2

4

8

16

N

a  P代表阳性对照孔,不添加任何抗菌药物,只添加待测菌悬液和含有用于溶解抗菌药物溶剂(最高浓度)的培养基。

b  N 代表阴性对照孔,既不加抗菌药物也不加待测菌株,只添加培养基。

c  对屎肠球菌而言,所使用的卡那霉素质量浓度范围为4μg/mL~2048μg/mL

 

E.3 微量稀释板中抗菌药物布局 ()

B

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抗菌药物

1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b

万古霉素

P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128

N

环丙沙星

P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128

N

泰利霉素

P

0.5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N

黏菌素

P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128

N

磷霉素

P

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N

a  P代表阳性对照孔,不添加任何抗菌药物,只添加待测菌悬液和含有用于溶解抗菌药物溶剂(最高浓度)的培养基。

b  N 代表阴性对照孔,既不加抗菌药物也不加待测菌种,只添加培养基。

c  对屎肠球菌而言,所使用的卡那霉素质量浓度范围为4μg/mL~2048μg/mL

 

E.4.3.3 抗菌药物储备液的制备

所配制抗菌药物储备液的浓度可根据其溶解性而定,但质量浓度至少应在1024μg/mL以上。储备液应按表 E.2要求选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制备成适宜浓度的工作液。如需对储备液进行灭菌处理,可使用无菌滤膜过滤除菌,同时在过滤前后进行比对试验,以确保不出现滤膜吸附抗菌药物而降低药效的现象。所有的抗菌药物储备液均应现用现配,特殊情况(如需要特殊储存条件以确保储备液的稳定性)除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所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旨在参考交流,如有转载引用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客服|关于我们|移动客户端 | 手机版|电子书籍下载|中医启疾光网 ( 鄂ICP备20008850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zyqjg.com

版权

返回顶部